面向轨迹空间的非刚体三维重建算法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wn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图像投影和潜在的三维场景的关系的研究在光学和摄影领域中已有很悠久的历史,非刚体的三维运动重建(NRSFM)也随之而发展起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非刚体三维运动重建是指从二维图像序列中恢复运动非刚体的三维结构。在因式分解法的基础上,形状基表示法成功实现了对运动非刚体的三维重建。但由于形状基具有特定性而不能普遍适用于所有非刚体,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时间和空间表示法的对偶理论使得非刚体三维重建研究深入到轨迹空间,即将非刚体的三维结构表示为轨迹基的线性组合。轨迹基虽然可以预定义,却不能简单地误认为完全已知。轨迹基的种类繁多,加上物体的运动形式多样,轨迹基的选择与确定成为关键。轨迹基的数目和组合形式对重建算法有很大影响,现有的算法还没有实现轨迹基的自动选择。此外,参数优化方法直接影响算法的精度与效率,能否搜索到方程的最佳解是轨迹空间中非刚体三维重建面临的又一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分析了轨迹基的不同选择对NRSFM算法的影响。预先定义的轨迹基是一种正交变换基,轨迹基的预定义不是简单地完全已知,而是需要合理确定。轨迹基种类很多,本文分析了不同种类的轨迹基对重建算法的影响,确定出一种最佳的通用轨迹基。轨迹基种类确定后,轨迹基的预定义还存在数目和组合形式这些因素。其数目的选择范围很大,而且还有不同的分量组合形式。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能不能任意确定。所以本文首先分析了轨迹基数目和组合形式对重建算法的影响。(2)提出了一种轨迹基的自动选择方法。在确定的轨迹基下,本文研究得出轨迹基的数目和组合形式都对重建算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选择出合理的轨迹基。事实上,轨迹基的数目太小时,忽略的信息成分很多,不能充分表示出物体的结构,精确度很低。可是轨迹基的数目太大时,重建的时间长,重建效率低,并且系统会产生不适定性,产生大量的重建错误。在确定的轨迹基数目下,其组合形式也对重建算法有很大的影响。而现有的研究没有针对轨迹基数目和组合形式的自动选择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投影误差的频谱及设定的误差水平选择出能量集中的轨迹基数目和组合形式,既确保了重建算法的精度,又提升了重建效率,实现了轨迹基的自动选择。(3)研究了一种基于特征符号搜索算法的轨迹基重建方法。现有的重建算法大都基于LM算法等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在正交约束的条件下,最小化目标函数。然而非线性优化方法计算量较大,使得误差逐渐累积,影响了重建的精度。本文研究的基于特征符号搜索算法通过提供一种新的目标函数,在每一步中更新未知数的非零系数的有效集合和相应的符号自动搜索最佳的系数及其符号,使得算法收敛于最佳的解集。
其他文献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实现人类视觉功能的科学,更确切地说,就是指利用照相机和计算机代替人眼,完成对客观三维场景的感知、识别和理解。双目立体视觉是计算机视觉
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HCI)技术为人与计算机之间信息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便捷的途径,因而成为了目前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Hand Gestu
最近几年,随着3G网络的发展和手机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拥有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视频监控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移动视频监控不仅具有传统监
图像插值在图像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中。传统插值算法模型简单,计算量小。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映射点周围像素序列的取法不同。线性算法对于图像
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在基站端配置大规模天线阵列(通常为几十根或者数百根天线),通过增加空间自由度为通信系统获取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不仅能使系
微博客是继博客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交网络形式,在信息传媒领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对于传统的社交网络形式,数据的获取与分析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对于微博网络数据的
传统的Nyquist采样定理要求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当被采样信号频率过高时,导致采样点过多,给后续的处理和传输造成困难。近年来,诞生了一种新的采样模式——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迅速发展使得设备数量呈亿万级增长,实现海量设备的有效通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机会网络凭借其节点固有的移动性,利用“储存-携带-转发
随着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打破垄断、引入良好的竞争机制、优化电网的资源配置、提高电力市场的运行效率成为我国电力改革的方向。一个发展良好的电力市场必不可少的是需求侧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ZigBee技术凭借其低复杂度、低成本、低功耗、网络容量大等特点,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