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条件下煤中甲烷的等温吸附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ai_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临界条件下甲烷的密度、扩散性与热力学性质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其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和吸附能力与亚临界条件下相比明显不同。只有精确测定超临界甲烷的密度和吸附能力,认清它们随温度与压力的变化规律,揭示它们在煤中的吸附机理,才能准确地预测原位储量,评价深部煤层气的资源量与开发潜力。为了研究超临界甲烷在煤中的赋存空间、赋存状态与吸附量,本文采用CO2、N2吸附实验和高压压汞实验测定三种煤中全尺度孔隙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其孔径分布,采用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测定三种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基于以上实验,通过校正计算与模型拟合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1)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编写超临界甲烷密度计算程序,计算得出270~360 K、0~30 MPa温度与压力范围内的甲烷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平均地温梯度与正常储层压力梯度下,随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甲烷密度在约1000 m以浅呈现近线性增加,然后随埋深增加密度增加幅度逐渐变缓。游离态甲烷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吸附态甲烷弱,游离态甲烷是深部煤层气资源增量的主要贡献者。(2)揭示出煤的高压等温吸附实验中高压阶段吸附量降低的直接原因是实验中对自由体积进行测定时没有考虑吸附相体积,从而造成自由体积的测定误差。基于煤中甲烷的主要吸附空间,建立了新的吸附量校正方法。分别采用自由体积校正法与Gibbs理论校正法对煤中甲烷的吸附量进行计算,通过校正原理与校正结果的对比,认为采用自由体积校正法计算煤中甲烷的绝对吸附量更为合理。CZ、WY和SM三个煤样校正量分别为12.90 cm~3/g、8.34 cm~3/g、10.27 cm~3/g,校正率分别为33.20%、26.91%、39.16%。(3)采用数据拟合方法,通过不同模型对校正后的吸附量进行数据拟合,结合不同煤中孔隙的发育与结构特征,对煤中甲烷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煤中甲烷的吸附为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和微孔填充两种模式并存,其中介孔和大孔的吸附量占样品最大吸附量的比例即为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式所占比例。根据样品中孔隙的发育特征、不同尺度孔隙对整体孔隙的贡献比例,以及介孔和大孔的比表面积,计算出三个样品中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式的的吸附量分别为0.27 cm~3/g、0.29 cm~3/g、9.24 cm~3/g,占比分别为0.52%、0.75%、25.34%。(4)基于校正后的不同煤中甲烷的吸附量,考虑温度与压力对吸附相和游离相的双重影响,对不同煤中甲烷的最大赋存能力进行了初步计算。在42~1176 m的埋藏深度范围内,CZ、WY和SM三种煤样的甲烷的最大赋存能力分别为13.97~50.99 cm~3/g、10.35~40.89 cm~3/g、6.93~41.87 cm~3/g。随着煤层埋深的逐渐增加,甲烷最大赋存能力中游离态甲烷赋存量占比逐渐增大,吸附态甲烷赋存量占比逐渐减小。图27幅,表22个,参考文献105篇。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太行山前典型岩溶区许家沟泉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离子比例、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探讨了岩溶地下水主要离子来源、水化学演化规律及碳汇效应,基于PHREEQC软件,对地下水演化过程进行了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显示:泉域内地下水阴阳离子以Ca2+、Mg2+、HCO3-和SO42-为主,依据离子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推断出含水层中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
学位
水力压裂是改善煤储层渗透性的重要手段。鉴于煤中孔隙和裂隙结构的复杂性,难以对特定煤层气开发区块水力压裂后的渗透性变化进行准确的预估。因此,对水力压裂前后煤储层孔隙和裂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揭示煤层气水力压裂增产机理、优选煤层气开发区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寺河矿和成庄矿煤样进行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体视镜微裂隙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结合图片二
学位
四川省构造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地震频繁,降雨多发,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崩滑流等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四川人民造成诸多安全隐患,特别是汶川地震触发了大量地质灾害,数量约为震前的3.6倍,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前人就汶川地震同震及震后震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致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震后地质灾害的演化规律等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结合致灾因素在地质灾害时空发育规律,
学位
煤中孔裂隙的发育、分布、形态与结构等特征是了解煤层气赋存状态和运移规律的基础,尤其是在渗流方面表现出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探究煤中孔裂隙特征对煤储层渗透性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煤层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多数受到构造应力作用,构造煤在原位条件下具有低渗性,不利于煤层气的抽采和瓦斯的防治。因此本文选取构造煤样品,基于低温液氮吸附、压汞测孔、扫描电镜、X-ray CT等测试技术,对煤中孔隙的孔
学位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的西北部,是青海省沙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域,也是我国沙化分布海拔最高的地区。近些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人口增加,盆地内采盐、石油等工业活动频繁,导致盆地湿地面积减少、冰雪融化,地表景观遭受破坏,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地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亟需探究土地沙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响应机制,以期为土地沙化与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科
学位
<正>昆虫虽小,但作为世界上已知物种最多的一类动物,它们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有着“面面俱到”的影响。在食物链中,昆虫扮演着各级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的角色。它们的存在赋予了微观世界无与伦比的活力,让植物转化的能量被传递给更大的动物,也让众多动植物的残骸被迅速分解,重新进入循环。
期刊
阳泉矿区新景矿和新元矿为突出矿井,为实现区域消突目的采用了地面井大液量水力压裂技术,实现了大范围煤层消突效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突措施和掘进工程之间的时-空矛盾。但是目前对于地面井大液量水力压裂技术缺乏实验数据验证,导致工程设计缺少理论支撑。本文通过研究区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及突出危险性评价,采用煤岩煤质测试、模拟水力压裂实验、含水率对煤体物理力学性质影响实验及瓦斯吸附解吸对外加水分响应实验,研究了水
学位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巴音河流域原有的生态地质环境平衡遭到破坏,加上城市用水与工业用水水资源的开采、灌溉用水、市区河床硬质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内出现了土壤盐碱化、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湖泊水体面积缩减等问题,导致流域内生态地质环境脆弱,严重影响了流域居民生产、生活。前人在巴音河流域开展了一系列地质与水文地质地质调查、面向生态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最小生态需水量、植被与水文动态变化等研究工作,但
学位
文中主要围绕中深层地热能原位换热开发技术展开,分析了开发传统能源与地热能的利弊;了解到常规地热能开采会污染环境,破坏地热水,不能规避地热井水量差异性大,易导致地热能利用效率低下的经济风险。因此提出了地热能原位换热“取热不取水”的地热能开发模式,具有较明显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在华北平原地热水资源差异性较大的区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绿博新城2-1地热井为基础建立同轴套管井模型,以入口温度为边界条件
学位
本研究以焦作市4个不同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学校区、工业区)的道路灰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12条道路的道路灰尘样品和道旁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Hg)的含量,并利用地质积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健康风险指数对道路灰尘中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道路灰尘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均高于河南省的土壤环境背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