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含水构造瞬变电磁波场变换与多分辨成像方法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nxiang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三五”时期,我国已经成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十四五”时期,我国又将布局兴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当前与今后,在已经和即将修建的工程中,隧道与地下洞室施工建造的需求占比多、施工难度大、地质风险高;施工期间易发生突涌水等不良地质灾害,导致人员和设备的重大损失。因此,探测地下突涌水灾害源,预报前方可能发生的突涌水灾害是保障工程安全高效建造的关键问题,是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需求,也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必然要求。
  瞬变电磁探测方法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有利于探测良导目标体,对地下水富集的区域响应敏感,是突涌水预报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瞬变电磁场由人工发出的短时脉冲激发,瞬变电磁观测信号来自于脉冲在地下介质中感应出的涡流。瞬变电磁场扩散迅速、变化快,难以从中提取含水构造的精确位置或边界轮廓。感应涡流在大地中随时间耗散,刻画含水构造形态的信号随时间而逐渐衰减,使得瞬变电磁响应信号有利于揭示富水区域的分布情况,但刻画含水构造形态的能力不足。因此,提高瞬变电磁法对含水构造的探测分辨能力一直是广大学者所关注的关键问题。为了进一步分离提取、突出放大与含水构造有关的探测信息,提高瞬变电磁探测的分辨能力,瞬变电磁波场变换理论利用数学变换对观测数据进行转换,改变了信号的形态,突出了与含水构造结构形态和边界轮廓有关的异常信息,是提高含水构造探测精度的优化解决方案,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对此,国内外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但并不完善:①瞬变电磁信号扩散迅速,不利于充分提取含水构造的结构与形态信息,亟需在波场变换中降低虚拟波场的传播速度,以减小虚拟波场的波长,提高虚拟波场对目标体的分辨能力。②从波场正变换的角度对波场变换性质规律的研究不深入,波场正反变换对信号的作用规律尚需进一步明确。③瞬变电磁响应信号善于感知水体内部电性分布,提取的虚拟波场善于刻画水体的外部形态,亟需取长补短形成一套含水构造探测成像的工程化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数学推导、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现场试验等方法,以突涌水灾害源的探测定位、分布圈定以及形态刻画问题为核心,重点开展了瞬变电磁虚拟波场降速方法、波场变换关系、瞬变电磁波场正反变换方法及其响应特征研究,形成了对含水构造定位分布和形态刻画的一套探测成像方法及实现流程并成功开展了现场试验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
  (1)瞬变电磁虚拟波场降速方法和波场变换关系。从电磁场控制方程出发,给出了降低瞬变电磁虚拟波场速度的方法。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速度变化的虚拟波场和时间域电磁场间的波场变换关系。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并总结了波场变换关系的主要性质和对信号的作用效果,明确了控制虚拟波场传播速度的关键参数,并回答了如何实现对虚拟波场的降速处理。
  (2)瞬变电磁波场正变换方法及响应特征。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从虚拟波场到瞬变电磁信号的波场变换关系式。通过理论分析,总结了波场正变换对信号的作用规律。从变换的积分表达式出发,采用了三步最优化的思路,研究并给出了波场正变换过程中参数的取值范围和取值方法。通过分析波场正变换响应,总结了其特征规律,认识到了波场正变换结果与虚拟波场子波波形、频率的无关性,明确了虚拟波场的速度快慢对波场正变换结果的影响;最终从波场正变换的角度证明了降低虚拟波场速度能够提高瞬变电磁探测的分辨能力。
  (3)基于虚拟波场降速的瞬变电磁波场反变换方法与响应特征。针对波场反变换具有不适定性的问题,从变换的积分表达式出发,采用了三步最优化的思路,研究了虚拟波场提取时参数的取值范围和取值方法,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缩小了波场变换核函数积分的区间长度,提高了反变换的精度和效率。研究并印证了降低虚拟波场速度对改善虚拟波场提取精度的影响和作用,实现了通过降低虚拟波场速度来提高瞬变电磁探测分辨能力的理论设想。
  (4)基于瞬变电磁虚拟波场提取的含水构造成像方法。针对瞬变电磁信号和所提取的虚拟波场,融合了全域视电阻率和波恩近似成像两种方法,使得瞬变电磁信号与虚拟波场相互扬长避短,形成了一套针对地下工程含水构造探测成像的成像方法与数据处理流程。
  (5)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在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和甘肃省魏家地煤矿开展了现场试验,探测结果与揭露的实际地质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现阶段岩土工程专业承担基坑支护设计,主体建筑结构由结构工程专业完成。基坑支护是主体地下结构安全施工的条件,主体地下结构是基坑支护存在的前提。同一项目的基坑支护与主体地下结构均为主体建设目标的组成部分,属同一地下结构系统。基坑工程的临时性与地下工程岩土、结构专业的分离,导致基坑支护极大浪费,不符合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论文定位支护构件为地下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明确了支护构件和地下室外墙的功能定位
学位
混凝土材料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建筑原料,其在服役期间的开裂问题备受关注。结构中的微裂缝若得不到及时修复,便会为外界腐蚀性物质提供快速通道,加速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微胶囊水泥基自修复材料能够及时感应并快速修复结构中的损伤,将裂缝引起的潜在危害遏止在初始阶段,对于改善混凝土耐久性、提高结构安全性及延长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优选囊芯、囊壁材料,设计胶囊结构,开展室内造粒成膜实验,研制出新
组合梁的研究历程已经十分深入,相应的组合梁的理论发展也非常丰富。主要的组合梁的理论分为:Euler-Bernoulli梁理论、Timoshenko梁理论和高阶梁理论。钢-混凝土组合梁常使用的则是Euler-Bernoulli梁理论。此外,常用的用来预测组合结构的模型主要分为:数值模拟、(半)经验公式和解析解等方法。  钢-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是一种叠合板组合梁的新尝试。它是使用的预制带肋的混凝土底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与日俱增,不可避免在恶劣的地形环境中进行施工,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盾构法施工为首选之法。随着盾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大城市中的地铁隧道、公路隧道等基本建设,应用范围拓展,隧道将穿越各种地层条件。其中富水砂性地层具有颗粒级配较差、孔隙率较大、流塑性差、内摩擦角大、黏聚力低、渗透性高等特点,当土压平衡盾构穿越该地层时,易发生“喷涌”现象和排渣不畅的施工难题,难以保证盾构机的正常掘
学位
隧道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施工过程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与挑战。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断层、溶洞、破碎带等多种不良地质情况,容易引发突水突泥、塌方、卡机等工程事故。因此,采用隧道超前预报方法提前探明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处置措施与工程预案,对于隧道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超前预报方法是对探测数据进行成像分析,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根据成像结果确定探测目
学位
随着“一带一路”和新基建的提出,中国经济经历着高速度发展后进入平稳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随之而来对于公路工程以及跨江、跨海等新型基建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桥梁建设过程中新型科学技术与实际施工应用创新的高度浓缩,大跨度斜拉桥适用场所日益增多,整体造型日趋多变复杂。然而伴随着我国大跨度桥梁领域不断高速发展,现代桥梁工程建设面临“跨度大、净空高、风险巨”的难题。斜拉桥由于其“主梁结构合理、整桥跨度符合要求、对
学位
川藏铁路隧道极端复杂恶劣的施工环境使得建设风险非常大,传统以人力为主的施工方式会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效率降低,甚至无法开展,因此川藏铁路钻爆法隧道将大规模采用凿岩台车机械化施工。在此背景下,研究能够匹配机械化施工效率的超前预报方式对推动川藏铁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以凿岩台车钻头钻进破岩激发震源的隧道地震波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该技术相比与传统预报方法相比能够在凿岩
学位
围绕盾构隧道建设安全问题,本文针对盾构隧道前方地层灾害源的信息感知与开挖掘进附近区域的动态施工安全评价和临界安全距离判识等难题,首先提出盾构隧道内三维地震波适用方法,进行现场试验探究与室外对比试验分析。通过改造盾构机体,发展现有信息感知技术,建立盾构隧道地质-气体信息感知装备与技术,分析地质条件与赋存气体匹配关系,实现前方地层灾害源感知信息联动。进而将感知信息指标进行量化并建立盾构隧道施工动态安全
学位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交通隧道建设规模、数量和难度最大的国家。隧道建设过程中极易引发突涌水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以及恶劣社会影响。因此,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测是减少突涌水灾害发生的重要手段。微震监测技术作为一种远程实时监测方法,能够通过突涌水灾害演化过程中微震事件响应的差异性,为灾害提供前兆预警信息。因此开展微震监测技术研究对实现突涌水灾害的主动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突涌水灾害微震响应特
学位
内收折面式超高层建筑组合结构中的型钢混凝土斜柱是由十字型钢、剪力钉、混凝土和钢筋笼共同组成的受力构件。混凝土和十字型钢之间的连接强度制约着构件整体的受力和变形能力。在十字型钢表面合理的焊接一定数量的剪力钉可有效抑制型钢-混凝土界面滑移的延伸,保证型钢与混凝土同步受力、共同变形。本文利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带剪力钉的型钢混凝土斜柱局部和整体力学性能以及截面参数设计优化方法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