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隐喻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语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自亚里士多德起就被广泛研究。在传统的理论中,隐喻大多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许多学者在众多领域展开对概念隐喻的研究。其中,经济领域引起学者的关注。新闻作者常使用恰当的隐喻来对其进行形象的描述。隐喻在经济语篇中无处不在,具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中美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此来加深不同文化模式下概念隐喻的研究。本文研究的新闻语料取自2010年10月到11月期间发行的美国报纸《纽约时报》(自世界各国报纸全文库获取)和中文报纸《经济日报》(自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获取)。中英文经济新闻报道各50篇,选取201条中英文隐喻表达式。笔者依据概念隐喻的基本理论,对语料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将其分类,并依照其源域归纳为8类:战争、旅途、人类、上/下、水流、天气、非人类物体和容器。通过对其中四种主要概念隐喻(战争、旅途、人类、上/下)的定性分析,并依据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理论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英汉两种语言在概念隐喻及所派生的隐喻表达式上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这反映了了概念隐喻源域来源于人类共同的身体体验,揭示了隐喻在不同文化模式下的同质性。(2)中美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不同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式表明了在特定的文化中隐喻的认知模式具有异质性。总之,人们对经济领域的抽象概念大多通过具体形象的自身经验来理解和建构,同时这种经验又存在文化的相对性。
其他文献
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在城市空间外延扩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建设性破坏",同时因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带来"复兴"的机遇,如何处理好保护诉求及与城市共同发展是目前的迫切问
政治演说是极为普遍的口头公众话语形式。它的研究和修辞学的关系紧密:它和法庭演说、典礼演说一起催生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修辞学,并成为现代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修辞
<正> 自从Crombie(1955)在新西兰对海面引起的高频无线电波散射情况进行开创性的观测研究以后,高频(HF)雷达作为一种海上气象和海洋参数的探测设备,现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
在经济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全球网络化以势不可挡之势迅速渗透于各个领域,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层次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使用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上海市虹桥机场东航机库工程中,屋顶网架的整体提升中提升施工难度大。由此,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和采取了网架稳定、液压整体提升等技术措施,并开发了高精度的偏差控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把历来学者对《越绝书》的价值判定做了梳理和总结,对于其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做了重点分析。《越绝书》作者是以历史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因而历来学者
对农村中职学校开展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由此探索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规律,目的就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高效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理论指导,同时
入学准备作为对儿童入学适应及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的因素,近年来成了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学习方式的准备作为儿童入学准备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是最重要也是研究最晚、最少
19世纪40、50年代,美国南北方冲突因为奴隶制愈演愈烈,北方为了维护联邦的统一不得不向南方妥协,亨利·克莱提出的1850年妥协案在1850年9月得以通过。尽管这是北方对南方有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总量与增速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至2008年底,累计吸引FDI总量已经超过9903亿美元。但是,FDI在我国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