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形貌调控及载流子传输特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其成本低、质量轻、柔性、半透明性及大面积制备等优势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高性能窄带隙非富勒烯受体和宽带隙聚合物给体的不断出现,电池效率已经突破18%。电池中激子解离、电荷的传输和收集等过程深受活性层形貌的影响,因此理想的活性层形貌是实现高性能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本文中我们分别从分子结构、薄膜组分和薄膜工艺三个维度对活性层形貌进行调控,从而制备出高性能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通过对给受体材料的能级结构、分子堆积、结晶性、平面性以及器件的光伏性能、微观纳米形貌、载流子传输特性等进行分析,深入阐明活性层形貌与电池性能间的关系。本论文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改变聚合物给体中受体单元上的元素制备了一系列共聚物PBO-X(X=Cl、H、F)。其中PBO-H具有单边S…O非共价构象锁;PBO-Cl由于Cl-H的空间位阻减弱了S…O构象锁;而PBO-F具有双边S…O和F…H非共价构象锁。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合实验结果表明非共价构象锁可以有效调节聚合物分子平面性和空穴迁移率。聚合物PBO-X搭配非富勒烯Y6制备电池,相较PBO-Cl:Y6和PBO-H:Y6,PBO-F:Y6电池具有明显的连续互穿网络纤维结构、良好的相分离、更好的结晶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电池内激子解离、电荷传输和收集,抑制了电池内部载流子复合。最终,基于PBO-F:Y6电池效率可达16.23%。(2)通过移动聚合物给体L2噻吩桥上烷基侧链支点的位置(由β位移至γ位)得到聚合物L3,旨在研究近骨架烷基侧链支点位置对电池性能的影响。DFT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烷基侧链支点由β位移至γ位可以有效调节聚合物的分子堆积方式、带隙、能级结构及其空穴迁移率。随后,将L2和L3分别搭配非富勒烯受体N3制备电池,基于L3:N3电池获得更高的效率(17.23%)相对L2:N3电池(16.69%)。然后进一步引入第三组分富勒烯受体PC61BM制备L3:N3:PC61BM三元电池。引入PC61BM可以有效提升其电子迁移率、平衡载流子传输。最终,基于L3:N3:PC61BM三元电池的效率可达17.81%(NIM认证17.1%)。L3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电池认证效率超过17%的聚合物给体。(3)结合工作(2),在D18:Y6二元电池体系中引入第三组分富勒烯PC61BM制备D18:Y6:PC61BM三元电池。经过系统优化后,D18:Y6:PC61BM三元电池活性层厚度为110nm时,电池效率可达17.89%(NIM认证效率17.4%)。随后增加活性层膜厚制备厚膜电池,通过对不同膜厚D18:Y6和D18:Y6:PC61BM电池内部载流子传输特性分析,表明引入PC61BM可以有效提升电池内电子迁移率、平衡载流子传输、抑制载流子复合。当电池膜厚增加至300和350nm,D18:Y6:PC61BM三元电池效率依然可以分别保持在16.32%和16.19%。该效率是活性层厚度超过300nm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首次突破16%。(4)将工作(3)中高性能聚合物给体D18中的给体单元苯并二噻吩(BDT)单元上的氟元素更换成氯元素制备出聚合物给体D18-Cl。相较D18,D18-Cl具有更深的HOMO能级,有利于电池获得更高的开路电压(Voc)。将D18-Cl分别与非富勒烯受体Y6和N3进行搭配制备D18-Cl:Y6和D18-Cl:N3电池。同时,对电池D/A比、膜厚进行系统优化并引入添加剂二苯醚(DPE)对电池活性层形貌进行优化得到电池最优条件。相较D18-Cl:Y6,D18-Cl:N3具有更高的激子解离和电荷收集效率、更快更平衡的载流子传输且有效抑制的载流子复合。最终,基于D18-Cl:N3电池的效率可达18.13%(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认证效率17.6%),该效率是基于氯化给体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首次突破18%。(5)在工作(4)基础上,在D18-Cl:N3电池体系中,通过联合连续沉积法和可挥发固体添加剂1,4-二碘苯(DIB)对电池活性层形貌进行调控制备出高性能聚合物太阳能电池D18-Cl/N3(DIB)。并对电池活性层形貌及电池内部载流子传输特性进行系统分析。该策略可以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垂直相分离和分子结晶性的双连续互穿网络结构的活性层,从而有利于促进电池内部的激子解离、电荷传输和收集,抑制电池内部载流子复合。最后,基于D18-Cl/N3(DIB)电池的效率可达18.42%,该效率是目前基于连续沉积法制备二元电池的最高效率之一。
其他文献
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以化石燃料为主,对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态余热资源进行高效深度回收,将有力助推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气态余热资源深度回收过程中,含大量不凝性气体的含湿气体冷凝换热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该问题也普遍存在于空气调节、海水淡化、核能被动冷却系统等领域。因此含湿气体冷凝换热特性及其强化一直是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三维肋管是一种高效的强化换
学位
“印太经济框架”(IPEF)将印太地区的政治内涵进行扩展,并在内容和形式上展现了与以往经济协议和贸易协定不同的新特点,以“菜单式”方法将数字贸易、供应链弹性等问题纳入谈判。IPEF出现给印太地区的经济与政治格局带来了冲击,研究美国主导IPEF的逻辑以及影响成为理解美国在印太地区布局的关键。本文从IPEF建立的各项特征事实入手,使用叙事分析方法对美国新旧影响力网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美国希望在贸易规则
期刊
起皱和破裂是金属板材成形中由于塑性失稳而导致的两类常见缺陷。板料自身的材料特性是决定起皱与破裂状态的内在因素,只有在合理评估板料抗塑性失稳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对两类缺陷进行准确的理论分析和有效控制。目前常用的方板对角拉伸(YBT)等板料起皱性能测试方法,由于内部应力状态较为有限,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板料冲压时的复杂加载工况,同时也难以应用于一些低塑性材料的起皱测试。此外,如何利用数值方法对各类塑性失稳
学位
我国攀西地区有着丰富的钛资源储量,主要以钒钛磁铁矿为主。钒钛磁铁矿经选矿后得到铁精矿和钛精矿,钛精矿经电炉冶炼得到含74%~85%TiO2的高钛渣,用于生产硫酸法钛白;铁精矿经高炉冶炼得到含钒铁水和含钛高炉渣(含约23%TiO2),由于技术、成本等问题,含钛高炉渣至今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攀钢提出的含钛高炉渣“高温碳化-低温氯化”工艺虽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方法,但高温碳化过程由于冶炼温度高
学位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高效地利用低热值燃气等非常规能源不仅能有效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还助于抑制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热值燃气固有的热值低、散布广、性质多变等特性,为其规模化收集与应用带来巨大障碍,亟待发展面向低热值燃气的高效能量转换技术。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采用多孔介质燃烧器实现低热值燃料稳定高效燃烧的机制与方法,在分析设备及系统动态
学位
金属锂在材料、化工、能源等国家发展重要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锂被誉为“21世纪新石油”。随着金属锂需求的不断增加,“盐湖提锂”成为获取锂资源的重要途径。“盐湖提锂”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分离性能相似的Mg2+/Li+,其中膜分离技术因具有绿色无污染、经济高效等关键优势而倍受青睐。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以其优异的筛分效应、分子传输特性和易于功能化改性等优点被公认为优异的盐湖提锂膜
学位
学位
钢厂实际生产的高碳钢连铸坯由于碳等元素的偏析尺度较大,难以在后续的热处理工艺中消除,将遗传至轧材并引起裂纹等质量缺陷,其一直是高品质钢铸坯质量稳定提升的一个关键方面。针对此问题,现有研究多是通过调整过热度、冷却水量等参数与使用电磁搅拌、轻压下等技术改善铸坯的宏观/半宏观偏析,但对凝固组织与偏析形貌特征及其二者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不足,而凝固形貌又是影响铸坯偏析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论文主要以82
学位
动力电池的热安全是新能源汽车重点关注的问题,动力电池的温度均匀性决定了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设计合理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提高其散热效率和均温性能。对于电池液冷散热系统,冷却液的沿程温升始终会导致电池模块内部在液冷流道进出口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由此带来电池单元或模组均温性下降的问题。为此,论文提出一种由槽道式均热板与直流式液冷板组合而成的复合液冷系统,以改善液冷系统热源表面的温度均匀性、简化液冷系统
学位
蒸发过程是一个非平衡热力学过程,其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然而,目前大多数有关蒸发的研究是在开口环境下进行的,在此情况下,蒸发速率受到工质在气相中的扩散速度限制,这与工质在自身低压蒸气氛围下的蒸发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事实上,在低压纯蒸气环境中,蒸发速率通常较大,蒸发诱导产生的宏观流动以及蒸发界面处的非平衡效应如气液界面温度不连续均显著的影响了蒸发过程,这使得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