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污泥中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光谱表征及厌氧发酵过程光谱分析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ovey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近红外光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剩余污泥中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利用湿化学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进行表征,分析了剩余污泥中细胞物质的转化及液相产物的生成,为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1)采用近红外光谱表征了不同来源污泥样品,并应用主成分投影实现了污泥样品的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凯氏定氮法的蛋白质含量分析结果,采用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选择光谱建模区间为4382 cm-13996 cm-1,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反演污泥中蛋白质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相关系数为0.973,交叉验证均方差为1.321,预测值与真实值的误差范围为-10.0%8.52%,说明近红外光谱可以实现污泥样品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2)剩余污泥在自然条件下厌氧发酵,利用常规化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整个发酵进行的程度。发酵液中氨氮、正磷酸盐和COD值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出先增长后平稳的趋势。通过荧光光谱可以看出,辅酶F420的荧光强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表明厌氧状态下,产甲烷的强度亦先增强后减小。(3)通过化学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液中的氨氮、正磷酸盐和有机物进行去除。其结果显示:采用加铁除磷的化学方法,n(Fe2+:Fe3+=1:1):n(PO43--P)≥1.8时,正磷酸盐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氨氮和COD值的去除采用SBR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曝气前3h内,COD浓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20mg/L左右),氨氮、硝酸盐氮基本保持不变,可能是曝气初期异养菌优先利用氧气降解发酵液中的COD的结果。3h后氨氮逐渐降低,硝酸盐氮含量逐渐上升,而氨氮和硝酸盐氮的总和呈现降低趋势,可能是好氧反硝化作用的结果。(4)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对污泥发酵液的好氧生物处理过程进行表征,并建立生物处理过程中发酵液的类蛋白荧光得分变化和COD浓度变化的线性关系,得到相关系数R2=0.908,说明类蛋白质荧光得分和COD值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可以通过三维荧光快速反映发酵过程中COD浓度的变化。
其他文献
海量高频度的天气雷达资料获取、处理及快速显示分析是短时天气预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该文从系统需求、设计和实现等方面描述开发一个完整的短时预警报服务系统的方法。介绍通信系统设计、图像工作站的开发和数据压缩技术等的应用。通过自主开发的GIS系统,解决了图像动画和对准问题,运用多线程调度满足海量资料的实时分析要求。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可以满足业务上的需求。
影像诊断是集解剖,生理,病理及疾病的影像表现于一体的综合思维,判断,分析过程。笔者认识只要准确把握好某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表现,重视“异病同影与同病异影”之
介绍了AFC系统车站网络控制的3种实现方式,对不同实现方式进行了比较。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主流,以太网车站网络控制的实现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AFC系统中的应用将不断深入。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粉粹性骨折采用PFNA微创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粉粹性骨折患者86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ZNF403和p2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析其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从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1539例中筛选出符合实验的患者共125例,选取晚期及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病例53例,可手术的早期患者72例,从病理科获取其组织标本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53例晚期及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组
医学Meta分析中涉及稀疏数据的现象十分常见,如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数量较少(2~4个)、感兴趣的测量结局为二分类数据且十分稀疏等,这些特殊情况在数据分析方法上面临着众多挑
研究生的素质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基本标准,提高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首先要把研究生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且专业知识培养不能放松,并重视多层次,多方位,立体结构素质的培养。
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超声诊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总结了作者制作超声诊断多媒体课件的经验及实际应用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给临床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一部优秀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常能给临床教学增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记忆深刻的效果。临床教员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制作一些适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