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情感劳动研究——以C市社区治理实践为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4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我国城乡社会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剧烈的变革。社区代替单位承接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逐渐成为了联结国家与社会的关键中介环节。社区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作为抗击新冠疫情的一线阵地,社区无论是在应急防控还是常态化防控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亦成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迄今为止,学界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社区的组织结构、制度体系以及治理模式等方面展开,而对于作为基层治理“行动者”的社区工作者的情感劳动的研究不足。事实上,在社区治理实践中,社区工作者扮演着行政执行者、公共服务者与自治组织者等多重角色,并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良性运行,提升居民日常生活幸福感和增进社会团结等重要作用。但社区工作者在治理实践中复杂的情感体验和生动的情感劳动过程却被忽视了。因此,社区工作者情感劳动研究既是对基层社会治理中“人”的层面的现实关切,更是对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积极回应。本文运用社会学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C市多个社区开展田野调查,并对其中66名社区工作者开展深度访谈,获取了大量经验材料。结合社区治理与情感劳动等相关社会学理论对社区工作者的情感劳动展开实证研究。本文将“结构——行动”分析框架置于社区治理现代化背景之下,以社区工作者群体的情感劳动过程作为联结宏观的国家治理体系与微观的居民日常生活体验之间的中介。对社区工作者情感劳动的内涵本质,指导其行动的感受规则和内化机制以及社区治理的结构条件与情感劳动实践的互构过程及其影响进行了整体性研究。研究发现:其一,社区工作者情感劳动的内涵及作用机制。相对于商业领域的劳动者,社区工作具有社会效益为先、情感资源优势、关系导向及互动角色情境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职业特质。这些特质决定了社区工作者的情感劳动以情感投入、多元主体互动关系建立以及特定意义生产为核心内容,在一定的工作和互动情境中,将情感治理的理念和情感劳动策略融入既有的制度框架之内,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心灵整饰和情感生产双重实践过程,将国家宏观的治理目标转化为贴近居民日常生活情感实践。具体来讲,一是社区工作者通过即时性负面情绪转化,延时性情绪自我疗愈以及群体性压力应对,对负面情绪进行自主性的抑制和转化。二是通过群众工作中的情感积累,社会力量与资源联结以及社区共同体精神的培育,实现社群关系的联结与积极意义的构建。其二,指导社区工作者情感劳动实践的感受规则及内化机制。感受规则是规范社区工作者情感和行为表达的重要机制和内在动力。发挥着促使社区工作者克服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并自主展开情感劳动的积极作用。通过职业化、专业化的人员选聘,强化服务意识与形象定位的政治教育,传递技能与树立价值观念的职业培训,培育情感与传递技能的群体互助以及个体经验提炼和感受内化等一系列过程机制,帮助社区工作者将抽象的“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理念转化为促使居民对服务的内容、过程及结果满意的具体的情感劳动实践。但应注意的是,当前感受规则内化机制的建设尚不完善,其叙事内容和表达形式有待提升。其三,社区治理的结构性条件与情感劳动实践的互构过程研究。一方面,社区工作者的情感劳动是转型期复杂的治理环境和社区治理“双重依赖”结构型塑而成的。社区为了获得政府给予的生存和发展性资源,需要承受自上而下的各种工作任务。而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工作者还需要通过与居民建立信任关系,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来获得社区居民的情感认同和行动支持。而社区对于政府的生存性依赖相对于社会的合法性依赖更为迫切,这种“强行政—弱自治”的双重依赖结构也导致了社区行政化和自治属性边缘化等问题。正是在有限的权力和资源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间的矛盾中,社区工作者情感劳动的出场具有了必然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社区工作者通过情感整饰和情感生产的实践行动,维护了亲民的服务者形象,建立了良好的社群关系,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获得了居民自治组织的实质合法性,实现了社区治理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在行政与自治角色间寻求平衡,维持着既有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也促进了社区治理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而这种治理成果是以社区工作者情感能量的消耗为代价的,在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而社区工作者情感劳动的价值尚未得到政府和学界的足够认识。对积极情感劳动缺乏相关的保护和激励制度,造成了社区工作者群体的“弱势化”主观感知和“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因此,本文认为应以辩证视角看待社区工作者的情感劳动的多重结果,即个体情感的损耗与价值激励,职业群体的发展与制约以及走向善治抑或情感异化的双重社会性后果。重新审视在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作为职业共同体的社区工作者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潜在问题,并在制度设计、理念培育、技能提升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提出了对情感劳动的制度性支持。最后,本文试图对发端于西方商业社会的情感劳动理论进行本土化延伸性思考。从分析视角、情感转向、功能评价以及治理技术等层面对其理论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扩展。
其他文献
数据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资源,为更好地发挥出数据优势,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大数据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为了提高网络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精度,可以基于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进行分析,为网络数据的传输、定位与查询提供更大支持,能够有效提升数据分析处理的效率,以及避免网络数据的丢失。本文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特征出发,确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方向和优化方法,为网络数据的高效应用与管理提供支持。
期刊
目的 探讨肌筋膜手法松解联合磁刺激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诊断为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72例,根据康复治疗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盆底肌磁刺激治疗,观察组进行肌筋膜手法松解+磁刺激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性交痛、性高潮、性活动频度、盆底综合肌力及性生活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性交痛患者减少、性高潮次数有所提升、性活动频度
期刊
<正>失眠障碍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睡眠疾病,失眠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30%~36%,其中10%~25%成为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约6%~10%达到了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的诊断标准[1-2]。而CID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调节、神经免疫等方面造成多维度损害[3],其中,认知记忆与睡眠功能成为近年研究热点[4]。中医
期刊
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素材的分析,了解教师教学素材选取和应用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启发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筛选,合理利用素材;重视活动性、时效性和地域性素材。从而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期刊
通过案例列举,分析“探究与分享”附件素材存在的应用问题,提出注重时代性,注重本土化,注重形象化,注重导向的教学策略,从而让“探究与分享”附件素材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期刊
目的 探讨在肺栓塞患者护理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奇偶数字表法,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筛选出符合要求的76例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组别设置对照组、实验组,单组例数38,分别运用常规方案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抑郁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HAMD评分(7.48±1.02)较对照组的(22.56±2.06)分更低,P<0.05;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2.11%较对
期刊
目的:探究清热化痰安神方择时治疗失眠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热化痰安神组、艾司唑仑组。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nine, PCPA)悬浊液300μg/g建立失眠大鼠模型,连续给药3 d后,采用戊巴比妥钠协同实验评价造模情况。于造模成功后次日7:00(相
期刊
从国家“科教兴国”政策制定开始,积极推进系列化的教育课程变革,为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多项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存在着各种心理压力或情绪问题的人数比重较大,大部分教师都表现出了职业倦怠情绪。教师若出现职业倦怠,将严重降低我国教育质量。因此,无论是从关爱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或是从关心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视角来看,都应该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一九七四年,美籍心理学家将倦怠问题引入临床心理学的探讨中
学位
多年以来,浙江省财政坚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财政制度供给,全力推动绿色发展,支持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浙江省财政推动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财政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绿色发展财政政策体系缺乏有效结合、生态补偿机制资金来源中的市场化补偿不足、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尚未建立、财政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引导有
期刊
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无论对我国新的发展阶段,还是对传媒形态变革下的新闻传播行业来说都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然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无法满足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问卷调研和访谈数据,研究发现,“课赛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其不仅具有系统性、协同性和开放性的优势,而且通过教师参与、学校支持、团队合作和个体投入的培养路径,对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能力、专业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