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缀“巴”的语法化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巴”是一个构词能力较强的词缀,既可以作名词词缀,也可以作动词、形容词词缀。现代汉语中像“巴”这样的跨类词缀数量尚少,是一个颇具意义的研究对象。本文在分析词缀“巴”的构词形式及语义、语用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巴”的语法化过程及动因机制。
  词缀“巴”具有虚化性、黏附性和类推性的特点,附着于词根后,作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后缀。从语义上看,“X巴”式名词主要指称身体部位、粘着物体和生理状态,“X巴”式形容词表示视觉可辨状态的变化和味觉、嗅觉感知的状态,而“X巴”式动词则具有短时义、随便义和增势义;从语用上看,指称生理状态的“X巴”式名词常用在含有贬义的语境中,大部分“X巴”式形容词包含着对其所修饰对象的贬义指向,同时,“X巴”式动词的口语色彩十分浓厚,通常用在那些不重要、不庄重的场合,表现的形象具体而又生动。
  根据先秦到近现代语料,“巴”的语法化基本过程为:从最初的“虫蛇义”和“人形义”引申出“攀爬”、“附着、贴近”的义项,并分化出两条语法化线索,“附着义”的“巴”经由“粘着之物”的引申义,虚化为名词词缀;“贴近义”引申出“等到”、“盼望”等主要义项,产生了表状貌的“巴巴”形式并常为“巴”所替代,由此,“巴”成为形容词和动词词缀。
  词缀“巴”的语法化机制主要有三类,分别是语义机制、认知机制以及韵律机制。从语义机制上看,词义的泛化和分化以及结构关系的重新分析,促进了“巴”由实词向词缀的方向发展;从认知机制上看,隐喻和类推是“巴”语法化的主要推动力;从韵律机制上看,双音化和音步的规约推动着“巴”与其他成分的结合,同时,词缀“巴”的应用也是口语艺术形成节奏、旋律的结果。
其他文献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的制度基础,在物权变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不动产登记制度。可以说,完备的登记制度是财产交易有序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一个完备的登记制度之上,不动产物权才得以有序地转移。本文根据物权法的基本法理,以目前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存在的登记规则不统一、登记效力不确定、登记制度不完备等三大问题为切入点,借鉴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大陆法系的先进经验,对我国
学位
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提出的诉讼,这些诉讼虽然多以败诉告终,但却折射出我国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严峻现实,我国现有单一以行政权为核心的公益保护机制的苍白无力及建立新的更为有效的公益保护机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公益诉讼在我国作为一种能为社会公共利益提供有效司法保护的新途径,虽尚未得到制度层面上的承认,但却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本文对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
2008年被为我国称为“问责年”,三鹿奶粉事件出现,引起我国新的一轮问责风暴,食品安全问题、突发性群体事件、重大事故等等相关官员纷纷被问责,同时,一些重大事件中被问责官员的复出被网络媒体曝光,将中国行政问责制的建设推向风口浪尖上。总之,行政问责制成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的热点话题。行政问责制构建的目的是促进我国责任政府的建设,是从责任的角度实现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行政生态环境下
学位
汉语“好像+VP”结构和与之对应的韩国语“VP+(贺巷斗)”结构均属表示揣测语气的表达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比分析“好像+VP”与“VP+(贺巷斗)”表达推测与委婉的使用规律,并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点。本文将从“好像+VP”与“Vp+(贺巷斗)”的构成出发,分别探索其形成与演化路径,并结合实际语料分析其言据性与主观性,进而对委婉表达出现的各类语境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委婉表达的动因。  首先是绪
学位
老挝作为跟中国山水相傍互通有无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贸易、文化的友好伙伴。日益密切的两国合作关系,让老挝的汉语教学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2003年老挝国立大学建立了中文系,意在进一步提升和加快老挝高等教育的汉语水平,培养老挝高层次的中老文化交流使者。至今为止,国立大学的中文系已经建立16年了,为老挝输出了大量的实用性人才和精英。因此,本论文选题是将老挝国立大学中文系的汉语情况调查作为研究对象
学位
学位
本文以金文为基础并结合相关传世文献对西周厉宣时期的史事进行探究。  其一,通过对虢仲盨盖、宗周宝钟、伯?父簋、翏生盨、鄂侯驭方鼎、禹鼎、敔簋、应侯视工鼎、应侯视工簋、晋侯铜人、晋侯苏钟、盆等厉王时期铜器系联,得出厉王二年、厉王十三年以及厉王三十三年各有一次伐淮夷的战争。  其二,通过对?盨的梳理得出盨铭中的?“逐厥君、厥师”所指并非厉王出奔。通过对三年师兑簋、元年师兑簋、师兑簋、师兑簋的整理得出“
学位
在漫长的文学创作与研究历程中,战争始终是文学书写、文化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虽然文化理念的迥异影响着文学创作的差异化发展,但战争叙事都是其文学创造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近些年来,欧美华文文学中的战争书写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我们发现,在欧美华文文学书写中,战争叙事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既有对发生于中国本土的战事的记述,也有对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地区战场的刻画,欧美华文作家群关注发生
反讽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意在使语言表达更具有效力。在小说创作中,作家们也常常利用反讽的修辞手段来增强小说叙述的语言效果。通过视角反讽来追求叙述效果,是小说叙述的重要特点,也是小说叙述独有的反讽形式。小说的叙述视角反讽产生于小说的叙述结构而不仅仅是言语本身,它的运用不仅使我们对小说叙述视角的艺术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语言反讽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更有益于小说主题意义的实现。本文在现有研究
学位
词频在一语和二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一语和二语习得领域均有研究证明频率影响词汇识别。然而,最近针对拼音文字的研究表明语境多样性(即单词出现的文本数量)可能是优于词频的预测词汇识别的指标,这一研究结论已在汉语一语词汇识别研究中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本文借助词汇判断任务和眼动实验初步探讨了HSK四级及以上水平的汉语二语学习者识别单独呈现和在句子中呈现的目标词时词频和语境多样性的影响。论证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