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集蛋白agrin抗体致重症肌无力及agrin在肌肉再生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yun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肌肉接头(NMJ)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端与肌纤维之间的突触连接,负责将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给与肌纤维。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种突触蛋白在突触区域高度聚集,尤其是作为神经递质受体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Ch R),这样的结构保证了神经信号在运动神经元和肌肉之间快速而可靠的传递。Agrin-LRP4-Mu SK信号通路对NMJ的形成及维持起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的凝集蛋白(agr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 SK)是NMJ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分子。Agrin通过与LRP4结合并激活受体Mu SK,磷酸化DOK7促使肌纤维膜中ACh R的聚集而发挥作用。已有研究证实,缺乏该信号通路中任何一种分子的突变小鼠均不能形成NMJs而无法存活。在NMJ处ACh R聚集受损将扰乱神经肌肉之间的信息传递,导致重症肌无力(MG)和先天性肌无力综合症等病症的发生。MG是一种累及NMJ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G患者表现出典型的自发性眼、四肢肌肉疲劳无力、吞咽困难,严重者可死于呼吸困难。MG主要是由于机体自身产生抗NMJ结构相关蛋白的抗体而引起,虽然ACh R抗体是导致MG的主要病因,但仍有部分患者为ACh R抗体阴性。研究者在抗ACh R抗体阴性的不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抗Mu SK抗体,抗LRP4抗体以及抗agrin抗体。然而抗agrin抗体是否直接导致MG尚不清楚。Agrin蛋白是agrin-LRP4-Mu SK信号通路中最早被发现的NMJ形成关键分子。按照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神经型agrin(N-agrin)和肌肉型agrin(M-agrin)。N-agrin主要由运动神经元合成,经轴索转运后被释放至突触基底层。N-agrin内部其C端的第三个层粘连蛋白样结构域(LG3)中含有8个氨基酸残基(Z8)的剪接插入物,与LRP4胞外的β1结构域特异性结合形成四聚体,激活Mu SK,Mu SK再通过磷酸化DOK7高效介导ACh R聚集及突触后膜分化,促进NMJ的形成。M-agrin由肌肉细胞和其他非神经性细胞分泌,因其LG3结构域上缺乏Z8序列,丧失了激活Mu SK的能力,所以不具备诱导ACh R高效聚集这一功能。在抗ACh R抗体阴性的MG患者体内检测到抗agrin抗体,但究竟是N-agrin抗体还是M-agrin抗体能够促进MG的发生,目前并不清楚。为此,本文第一部分构建了N-agrin和M-agrin原核表达载体,进而表达和纯化了两种agrin蛋白。接下来利用N-agrin和M-agrin分别主动免疫A/J小鼠,并通过检测肌力、NMJ形态和电生理,重复性电刺激等实验,发现主动免疫M-agrin的小鼠没有呈现MG样症状,但免疫N-agrin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MG样症状。N-agrin主动免疫A/J小鼠的体重和肌肉收缩力下降,m EPP幅度、频率和EPP振幅降低,同时观察到NMJ处ACh R簇碎片化,抗N-agrin抗体处理的C2C12肌肉细胞ACh R簇减少。结果表明抗N-agrin抗体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阻碍了agrin-LRP4-Mu SK信号通路的传递,使得神经肌肉接头处的ACh R聚集碎片化,大小、面积以及密度减少,神经肌肉突触传导受损,从而在机制上阐明了抗N-agrin抗体导致MG发病的分子机制。杜氏肌萎缩(DMD)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致死性肌病,由肌纤维膜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完全缺失所导致,是进行性肌萎缩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之一。DMD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肌无力和萎缩,腓肠肌假性肥大和盆带肌无力为首发症状。肌肉再生能力低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发现杜氏肌萎缩模型mdx小鼠肌肉中agrin表达降低,同时agrin在肌卫星细胞中表达,而肌卫星细胞是肌肉再生的重要来源,为了进一步探索M-agrin在肌肉再生中的作用,因此本文第二部分实验构建了肌肉条件性敲除agrin突变小鼠(HSA-agrinf/f),并利用心脏毒素(CTX)构建肌肉损伤再生模型,发现HSA-agrinf/f小鼠肌肉损伤后新生成肌管显著减少,再生能力降低,肌肉再生过程中肌卫星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表明M-agrin在肌肉再生过程中对肌卫星细胞增殖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为肌萎缩疾病中肌肉再生能力弱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探索肌萎缩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核聚变能具有经济性能优越、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能源。钨及钨合金因具备高熔点和优异力学性能等优势被认为是聚变堆装置中极具潜力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但极端服役的环境给它们的应用提出了巨大挑战,特别是钨脆性问题及材料的氢同位素滞留行为,研究至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中研究仅获得了有限温度下钨的增韧机制,典型合金元素对氢在钨中行为的影响研究不够系统,氢逃逸到
作为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碳量子点(CQDs)的表面官能团类型丰富且可调,是其诸多应用的基础。因此,如何进行精确的调控以达到目标性能的优化成为了重要的科学问题。在CQDs的制备方法中,水热法可进行一锅式掺杂调控,当进一步以生物质作为前驱体时,被誉为一种绿色技术。为此,本文以天然植物为碳源,利用水热法进行了CQDs的自掺杂调控和杂原子掺杂调控,通过分析其形态与结构变化,探讨了CQDs的形成及掺杂机理;
贝类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在底栖动物中占优势。蓝藻水华产生的微囊藻毒素严重影响了贝类的生存,贝类可以通过直接的摄食活动将MC快速地富集在体内通过产生活性氧簇引起贝类机体氧化系统失衡,以致细胞损伤。选择性自噬和Keap1-Nrf2通路是主要的抗氧化应激途径,氧化剂可通过多条信号途径诱导细胞产生自噬和激活Keap1-Nrf2途径以缓解氧化损伤。Keap1-Nrf2的激活途径分为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
铜(Cu)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耐腐蚀性以及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而被广泛关注。钨(W)、碳化钨(WC)颗粒增强的Cu基复合材料得益于Cu的高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W、WC的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机械磨损性能,使W-Cu、WC-Cu复合材料在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阻焊接电极,接触材料,换向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W-Cu、WC-Cu复合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仍然是通过组分设计
糖尿病是一类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并伴有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既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又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糖尿病发病率显著负相关,且有利于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症状。大麦膳食纤维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提高免疫力、肠道益生等作用,提示大麦膳食纤维具有防控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
基于按需微滴喷射的3D打印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形技术,它具有制造周期短、成本低、高柔性、材料适用广泛和可循环使用等优点,在生物医药、微电子制造、航空航天以及建筑行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制件表面形貌粗糙、精度不高是制约该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液滴在壁面上的沉积成形、垂直于壁面方向上堆叠而成的垂直柱和平行于壁面方向上搭接而成的水平线条均是该技术的基本制造元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最有前景的方案之一。发展高效、稳定、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存储设备是推进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关键。因此,探索和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强循环稳定性的储能器件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前提。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电化学储能设备,因其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广受关注,但目前受制于其相对较低的能量密度,仍未能实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基于此,本论文工作高效地制备了高电荷存储能力的
本论文以赣江全流域为研究区域,以水体新兴污染物-微塑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实验测试、数据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赣江流域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以科学系统的方法综合比较了微塑料与其他介质(表层水、沉积物和木材)对微生物、耐药基因及人类致病菌的吸附特征与行为。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赣江在整个流域水平上均遭到了微塑料的污染,但其污染程度较低,含量范围为160-720N/m
超级电容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不牺牲其高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的前提下提高能量密度。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s)可以同时利用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优势,大幅拓宽其工作电压窗口,突破对称器件的储能限制。宽电压水系ASCs由于水系电解液成本低、操作安全、制造简单、环境友好、离子导电率高等优点,在未来需要满足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要求的电子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在绪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宽电压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