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梅庵忆语》与《秋灯琐忆》之比较研究——基于叙事学角度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e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忆语体”是清初至民初特有的一种自传性散文体式,此类作品以文人回忆家庭婚恋生活为主要内容。清初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是“忆语体”文学的滥觞之作,清道咸文人蒋坦的《秋灯琐忆》则是清代最后一部“忆语体”作品。两部作品婉曲动人,叙事性与抒情性并重;而在叙事形式、叙事风格、叙事情感的呈现及叙事审美特质方面二者却各具特色。   《影梅庵忆语》采用的是一种同类叙事方式和线性叙事时序相结合、同类性先于时序性的散文叙事形式。这种形式代表了“忆语体”作品的一般叙事结构。而《秋灯琐忆》散乱的叙事时间和模糊的写作时间,使其不但表现出较《影梅庵忆语》更突出的限知视角,叙事结构也呈现出非线性时序的自由随意的状态,也由此带来了迥异的抒情及审美效果。   《影梅庵忆语》述事系统详尽,写物曲尽姿态,言情大胆直露,除了表现对亡侣的怀念,还着重表现出对时代大背景的关注。《秋灯琐忆》则将低调抒情融入叙事,擅长以情境的今昔对比表达对情、时间、生命的眷恋,专注心灵世界。另外,《影梅庵忆语》将少量的意境审美思想纳入叙事,以动写静,以实衬虚,用蕴含意境美的叙事再现旧日情境,表现伴侣之美;《秋灯琐忆》则将审美融入叙事,以闹写静,以虚写实,善以诗句形式化实为虚,使叙事呈现出深远的意境之美。“影”和“秋”,分别构成两部作品叙事之意义结构,各具深厚的情感意蕴。   从叙事与抒情的分离到融合,从意境作为叙事的附属呈现到审美化叙事,从关注外部世界到关注内心世界,在对两部作品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忆语体”文学的变化。而《秋灯琐忆》从某种程度上也象征着传统古典文学中含蓄蕴藉的写意精神在“忆语体”文学中的回归。
其他文献
仿作是晚清幻想小说出现短暂繁荣的重要原因,但是晚清幻想小说仿作这一文学现象,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晚清幻想小说仿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仿作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作为“70后”的作家,鲁敏获得过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励,有着骄人的创作实绩,在江苏作家中乃至当代文坛上都显示出灵异之处,其成长历程富有典范意义,研究其文学创作
被誉为“古今语怪之祖”的《山海经》,其成书时间大约是在战国初期至汉武帝时代。就其性质而言,该书属于“地理博物志怪”类著作,但却具有明显的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的特色,因而被
沈从文的散文与小说同时起步,虽然沈从文的散文数量不及小说,但是并不影响其艺术成就。沈从文的散文比起他的小说来,更能表现他自闯入文坛以来的人生阅历以及内心的孤独感。他的
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之中,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但是
于省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古器物学家。他一生的绝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古文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与考释和古代典籍的考证上,在半个世纪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尤其是其中的各类书目提要既明确表达了清代学者对之前学术发展状况的态度,又表现出他们对后世学术走向的一种希冀。本文
通过分析定位防盗系统的应用性以及可行性分析,确定了基于GPS与GPRS的定位防盗系统,硬件方面使用了基于STM32平台与SIM908芯片,软件方面使用B/S模式,设计并实现了运行于浏览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两夏文学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现有的西夏文学史料多散见于历代史籍和出土文献中。上世纪70年代后我国出版了几部西夏专史和中国史著作都对西夏文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数据中心建筑的可靠性及经济性逐渐成为建筑电气设计的重点内容.文本从数据中心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对如何提高数据中心建筑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