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主流人格心理学领域中,人格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反映文化共通性的人格因素。而在人格评估领域中,自我报告仍是主流的评估方式。但已有的研究表明外向性、神经质等反映文化共通性的人格特质存在一定的神经生理证据支持。神经生理技术作为人格的研究手段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而反映文化特殊性的人格特质则缺少相应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反映文化特殊性的人格因素——人际关系取向人格特质作为研究主题,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力图找到支持该人格特质的神经生理证据。根据词汇学假设,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对反映某一人格特质的词汇的反应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假设在人际取向分量表上得分高的个体(高分组)与得分低的个体(低分组)对反映人际关系取向人格特质的词汇——人际词的反应存在差异。另外,根据词汇的ERP研究结果,真、假词刺激能引发N400效应,人格词和描述词刺激能诱发出P200和LPC成分。因此,本研究从人际词的三个层面来分析:在“词汇”层面上,让高分组与低分组的个体进行真假词判断任务,并假定这两组个体在这种任务条件下诱发出的N400存在显著差异;在“人格词”层面上,让这两组个体辨别反应人际关系取向人格特质的人际词和描述人身体特征的描述词,并假定高分组与低分组个体在这种任务条件下诱发出的P200和LPC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在“人际关系取向”层面上,让这两组个体辨别反映人际关系取向人格特质的人际词和反映非人际关系取向人格特质的人格词,并假定这两组个体在这种任务条件下诱发出的P200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选取《跨文化(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的反映人际关系取向人格特质的分量表(人情、面子、和谐和亲情)对上海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人格测评,并从中筛选出高、低分组进行下一步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中,高、低分组的被试需进行三个词汇辨别任务,词汇类型有真词和假词、人际词和描述词、人际词和人格词三对,同时记录个体在进行词汇辨别任务时的脑电指标以及反应时与正确率情况。结果发现:(1)在“词汇学”层面上,被试在辨别真假词时诱发的N400成分存在差异,但该结果与被试分组无关;(2)在“人格词”层面上,相对于人际词来说,被试在辨别描述词时诱发出的P200波幅更大,但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辨别描述词和人际词时诱发出的P200成分没有显著差异。另外,相对于人际词来说,被试在辨别描述词时诱发出的LPC波幅更大,且在600—700ms时间窗口内,高分组的被试在辨别两种词汇时诱发的LPC波幅显著大于低分组的被试;(3)在“人际关系取向”层面上,被试在辨别人际词和人格词时诱发出的P200成分没有显著差异,且高分组与低分组的被试在辨别人际词和人格词时诱发的P200成分也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在“词汇”和“人际取向”层面上,高分组与低分组之间不存在差异。但在“人格词”层面上,这两组被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即高、低分组的LPC成分在600—700ms时间窗口内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在限定条件下,我们能够通过词汇辨别任务区分出具有人际关系取向人格特质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