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转换和非成像光学器件的热辐射型能源利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作为现代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和消耗,能源和环境危机已然成为国民关注的共同话题。社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这与当下的能源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战略部署,在“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对转变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形式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能源作为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和补充,对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能源的热辐射型能量,包括高温热源辐射能量和太阳辐射能量,对其利用形式进行研究,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以热辐射型能源的收集与利用为主线,针对复合抛物面聚光器与热电器件、光伏热电混合系统、上转换材料与光伏电池这三个能量转换系统,重点研究和分析了辐射型能量的利用,提出对能量转换系统的优化方式,并采用计算分析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一)针对可产生高温热源的场景,依据边缘光线原理设计制作了用于红外辐射能量收集的非成像抛物面聚光器。聚光器与温差发电器件即热电器件相结合,显著提升了器件的整体性能,探讨了该种结合形式对余热回收利用的效果。研究从数值模拟分析入手,依次通过对热电单元、热电器件整体进行建模,讨论了抛物面聚光器对器件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提升的具体结果,分析说明了即使在器件内部PN结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使用CPC仍能获得较完整热电器件不使用CPC时更高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最后搭建实验测试系统,以实验验证的方式,进一步分析CPC对热辐射能量的收集以及对热电器件性能的影响,得出了聚光器对辐射能源利用的优势以及对热电器件结构优化的作用。(二)通过实验测量对比,研究了不同太阳能电池(单晶硅电池和砷化镓电池)组成的光伏热电混合系统的性能。在分析了太阳能电池种类、聚光倍数、冷却温度、外接负载等对系统输出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的同时,提出了混合系统要获得最优输出功率存在一个最优的太阳能电池与热电器件的面积比值,在该最优值下,由砷化镓电池与热电器件组成的混合系统,最大的转换效率可达32.2%。通过机器学习对该最优值进行优化,得出太阳能电池与热电器件的面积比为4.41时混合系统性能最优,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机器学习的预测结果。通过对光伏热电混合系统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探讨了机器学习在能量转换系统性能提升方面的应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三)对基于上转换材料的光伏电池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了解上转换材料的发光机制,分析了上转换材料对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的原理。搭建实验测试系统,分别通过激光和光照激发上转换材料,探讨上转换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方面的应用。经实验总结分析,使用上转换材料,可使双面单晶硅电池的功率和效率分别提升约6.64%和6.65%。对比不同聚光比下,上转换材料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得出在高倍聚光比下,上转换材料对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的作用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历近30年的污染治理,我国的空气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PM2.5浓度明显下降,优良天数持续增加。然而区域性、季节性的大气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加之各地工业结构、地形地貌和生活规律的巨大差异及省际污染多重复合传输增加了区域大气认知和管理难度。全面、高分辨率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有利于提高地方和区域大气环境管理能力。到目前为止,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主要集中在中
豆科植物可以与土壤中的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根瘤将空气中的氮气直接转化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形式。这种固氮方式不仅能够为豆科植物提供氮源,同时节省了氮肥成本,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因而解析大豆结瘤固氮的分子调控机制,对农业和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miRNA(MicroRNA)是一种内生非编码小RNA,它通过参与转录本切割或者翻译抑制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生物、非生物胁迫
大豆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蛋白质、植物油,用于人类饮食、动物饲料和生物柴油等。盐碱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并使其产量严重降低甚至绝收。通过大豆耐盐碱的精细鉴定,发掘和利用大豆耐盐碱种质是研究大豆耐盐碱生理机制、发掘大豆耐盐碱基因的关键一步,但目前已有的筛选方法存在筛选效率较低、大批量筛选时重复性不高等不足。国内外学者通过筛选鉴定获得了较多的大豆耐盐碱品种,并已成功克隆了多个耐盐碱基
湿地作为全球重要的脆弱生态系统,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温室气体排放是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重要过程,受温度变化影响显著。已有研究证实作为广泛分布的“土壤生态工程师”,蚯蚓作为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在塑造土壤结构和调节土壤生态过程与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气候变暖背景下,蚯蚓对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制,特别是蚯蚓调控下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响应仍需进一步研究。本论文以三江平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结构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土壤中碳、氮含量。秸秆因其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碳、氮、磷、钾),常被以多种方式施入土壤中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从而达到增产、增质的目的。本文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海伦站)9年秸秆还田试验为研究平台,设置了0 kg/hm2(CK),6000 kg/hm2(S1),9000kg/hm2(S2),1
作为影响畜禽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饲养密度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与福利。然而实际生产中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常出现饲养密度过高的情况,对猪群健康和福利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研究饲养密度对猪氧化应激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阐明不同饲养密度影响生长性能的机理,将为实际生产中通过营养调控生猪集约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一、饲养密度对生长育肥猪血清差异代谢物的影响旨在研究饲养密度对生长育肥猪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淡水和能源是现代社会的两大稀缺资源,两者都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然而,近年来,淡水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利用光热材料进行太阳能驱动水蒸发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种绿色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此,科研工作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来寻找合适的光热转化材料,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在这一领域仍然面对诸多挑战,例如蒸发速率低、能量转化效率低和难以抑制高浓度盐溶液的结晶等问题。为了获得高效的太阳能光
本论文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的“黑土设施菜田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设置常规水肥,80%常规肥,80%常规水,常规水肥+生物炭,80%水80%肥+生物炭5个水肥处理,同时,分别在常规水肥,80%常规肥,80%常规水,常规水肥+生物炭4个处理90 cm处埋设淋溶液采集装置,定期收集淋溶液,研究了不同水肥管理对黑土区设施菜田土壤氮素迁移和转化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5个水肥处理的土
生物多样性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土壤生物多样性”是其中的热点之一。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安全与人类利益密切相关。吉林省和辽宁省地处广阔的东北平原,农区面积占比大,在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壤甲螨是土壤动物中种类丰富、数量巨大的类群之一,是土壤动物的典型代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土壤甲螨较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The Upgrade of Beijing 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 BEPCII)的控制系统采用EPICS(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系统作为其基本开发平台。EPICS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控制网络是EPICS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EPCII控制网络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