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太赫兹高效高增益平面反射阵与透射阵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增益天线是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且被广泛应用于雷达探测、射电天文、高分辨率成像、超高速无线通信等场景中。由于馈电形式简单、剖面低和制作成本低廉等显著优点,高增益平面空馈天线阵列自上世纪末以来便成为天线领域的一大重要研究分支。根据辐射波束的指向,平面空馈天线阵列可分为反射式和透射式天线阵列。当前,在高频段实现宽带、高增益的平面空馈天线阵列仍然存在若干瓶颈问题,尤其是工作于太赫兹频段。因此,研究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高性能平面空馈天线阵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毫米波太赫兹高效高增益平面反射阵与透射阵”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如下进展:
  (1)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工作于140 GHz频段的高增益平面透射阵。首先,基于接收—移相—再辐射的工作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紧凑型宽带透射式移相单元。该移相单元为矩形结构,由一对接收/辐射天线单元和移相结构组成。其中,接收/辐射天线单元采用了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移相结构采用了缝隙耦合基片集成波导(SIW)传输线。通过改变 SIW 传输线的长度,在工作频带内获得了超过360度的移相范围。为验证该透射式移相单元,本文基于几何光学原理设计并制备了由1280个移相单元构成的大口径平面透射阵天线。实验结果表明,该透射阵天线样品在工作频带内的最大增益为33.45 dBi,对应的口径效率为44.03%,3-dB增益带宽为124-158 GHz。最后,通过全波仿真分析了测试与仿真之间增益误差的原因。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核心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上发表。
  (2)基于印刷电路板(PCB)工艺,提出并研制了两种工作于Q波段的宽带毫米波反射阵。第一款反射阵天线利用了开路反射式延迟线工作原理。该移相单元由辐射天线单元和移相结构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辐射天线为SIW背腔E型贴片天线,而相位控制结构由长度可变的开路基片集成同轴线(SICL)构成。相比于传统的SIW传输结构与微带延迟线,SICL 传输线在毫米波频段具有非色散、低损耗等优点,在带内不同工作频率下获得了近乎平行的相位响应曲线,保证了单元的宽带响应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带内峰值增益为32.83 dBi,1-dB增益带宽为12.94%(39.5-45 GHz)。另外,本文又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层多谐振单元的微带反射阵天线,其结构与形式相对简单。反射式移相单元包含一个正方形环和耶路撒冷十字结构,同样实现了超过360度的相位变化范围。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辐射性能优良,带内最大增益为28.2 dBi。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核心期刊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和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上发表。
  (3)基于光刻(Lithography)工艺,提出并研制了工作于太赫兹频段的反射阵及折叠反射阵。首先,本文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系统提取了石英玻璃和Taconic TLY-5板材在太赫兹频段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G波段多谐振反射式移相单元,并设计了口径为 43.2 毫米的偏馈反射阵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 明,该反射阵的带内峰值增益为33.2 dBi,对应的口径效率为32.5%。为降低反射阵天线整体剖面,本文继续提出了一款工作于 400 GHz 频段的高增益折叠反射阵天线。为同时实现相位补偿和极化扭转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反射式双极化单元,由耶路撒冷十字和一个方形开口环构成。经过加工、组装和测试,该天线在400 GHz处的增益为33.66 dBi,对应的口径效率为33.65%。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核心期刊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和IEEE Transactions on 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发表。
  (4) 提出并研制了工作于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的艾里波束产生器。首先,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调制空间交叉极化波幅度和相位的单层超表面单元,并通过拟合一维艾里函数的幅度和相位分布,在毫米波频段实现了一维艾里波束。为了克服单层超表面透射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基于折叠反射式结构在太赫兹频段提出了一种傅里叶变换型二维艾里波束产生方法,在主反射阵上同时实现了立方相位分布和傅里叶透镜相位分布,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剖面,在传播方向上实现了高效率的艾里波束。实验结果表明,该折叠反射式结构可以产生二维艾里波束,并验证了其横向加速和自我修复等特殊性质。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会议IEEE Asia-Pacific Microwave Conference 2018和核心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上发表。
  (5) 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平面圆极化方向回溯反射器。首先,基于极化隔离原理,使用圆极化波能有效解决反射信号对回溯信号的干扰问题。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宽带圆极化天线单元,天线单元之间采用了低色散和低损耗的SICL互连传输线,改变传输线的长度可以控制其相位特性。最后,本文在K波段设计并加工了16 ? 2的一维无源自回溯天线阵列。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回溯性能测试带宽为24.85-25.45 GHz,带内扫描角度不小于?30 度。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核心期刊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上发表。
其他文献
自动驾驶车辆在节约能源消耗、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等方面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自动驾驶车辆是强动态高实时系统,交通场景复杂,驾驶任务多变。如何实现复杂场景下自动驾驶车辆节能、安全、舒适地行驶,是这项技术应用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汽油机驱动的自动驾驶乘用车为研究对象,以降低行驶能耗为目标,从轨迹规划和车辆行驶控制两方面开展研究,力图探索自动驾驶车辆规划与控制的新方法。  首先,针对分层递阶规划中的
学位
叶顶间隙泄漏涡空化是一种在轴流式水力机械中常见的空化形式,不但会导致水力机械性能的下降,还会显著增强结构的振动、噪声及空蚀,严重威胁水力机械及系统的安全。为此,本文以NACA0009水翼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叶顶间隙泄漏涡空化流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综合利用数值计算、实验观测、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叶顶间隙泄漏涡的演化、空化流动特性及其控制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成果如下:  (
学位
一维稳态和瞬态气液两相管流广泛出现在石油工程、化学、核电等领域。在石油工程中,气液两相处理设备的设计、管道尺寸的选择等均需要深入研究两相流特性,包括流型、持液率和压力梯度以及压力波和持液率波的波动特性,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两相流的预测精度。本文对气液两相管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在大型两相流实验台上进行了8个管倾角共355组空气-水两相稳态实验,测试管段为长8m、内径
流化床因具有物料掺混性强、燃料适应性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诸多工业领域中。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在流化床中添加一定量超细颗粒可以有效降低颗粒间的磨擦损耗,起到润滑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气固混合的均匀程度,然而添加过量的超细颗粒将会导致颗粒聚团的形成、降低流化质量,因此研究添加超细颗粒后的双组分颗粒混合流动特性,对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产品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双流体模型为框架,基于黏性颗粒动理学
学位
地热汽轮机是地热电站中的重要设备之一,与其他领域汽轮机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汽轮机的工质纯净度有差异。地热汽轮机的工质成分更加复杂,传统汽轮机的工质大多为高温高压流体,而地热汽轮机的做工介质则为地热介质,地热介质成分复杂,除了含有大量的酸性成分如硫化氢氯、碳酸盐、铵、碳酸氢钠、碳酸气、硫酸盐等之外,在汽水热介质中,还有大量的固体杂质,如二氧化硅、碳酸钙、铁及其他化学物质,虽然为了处理这些颗粒在主汽阀签
高压功率器件和驱动芯片的不断创新推动着电源系统快速发展,目前硅基功率器件特性已接近理论极限,阻碍了电源系统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采用氮化镓功率器件替代传统硅基功率器件正成为突破电源系统效能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 GaN 功率器件具有开关速度快、栅极击穿电压低、反向续流损耗大等特点,传统高压驱动芯片无法高效可靠地驱动GaN功率器件。因此,研究GaN功率器件专用驱动芯片迫在眉睫。其中,如何提升芯片
学位
功率集成芯片是将功率器件、驱动电路、保护电路、接口电路等集成于同一芯片,通过智能控制实现电能的转换,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白色家电等领域。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Lateral Double-diffused MOS,简称LDMOS)因具有高击穿电压,低导通电阻,高输入阻抗及易于集成等优点,成为功率集成芯片中的核心功率器件。为了降低LDMOS器件的导通损耗,提高功率集成芯片的转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用户对数据的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频谱资源支撑新业务和高数据速率传输。毫米波无线通信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Fif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关键无线技术之一,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已开始实际部署。毫米波无线通信同时也是与后5G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器件,天线与阵列始
学位
电磁超表面可视为二维形态的电磁超材料,由多个亚波长尺度的单元按照周期性或准周期性地排列而成,能实现对电磁特性的灵活调控。相比于三维超材料,超表面拥有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易共形和易集成等优点。传统超表面的电磁参数是连续调控的,因此可被称为“模拟超表面”。2014年,崔铁军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了“数字编码超表面”的概念,用离散的数字状态表征电磁特性,用相应的编码序列或编码图案调控电磁波,简化了超
自2019 年3月在两会报告中提出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以来,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打造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其中,主动配电网作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底层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海量的数据信息往返于端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