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对其市民化意愿影响研究——以重庆市建筑业农民工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2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当前城市发展困境的良方,是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我国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大量农民工长期停滞在难以获得宜居的城市住房、难以融入城市、难以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权益的状态下,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住房问题是横亘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障碍,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中必须面对并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建筑业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典型代表,不仅体量庞大,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群体分化显著、代际差异大,而且源于建筑行业的职业不稳定性,建筑业农民工的城市住房环境更恶劣,市民化难度较高。解决好建筑业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城市住房问题,对提升整体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分类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具有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以农民工住房状况为出发点对市民化进行探讨的较少,且对建筑业农民工住房问题缺乏关注。基于此,论文以建筑业农民工为研究主体,探究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
  论文首先对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基于住建部全国性建筑业农民工调研问卷数据,总结得出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以及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关键测量指标。并依据预调研数据,运用SPSS21.0软件将测量指标降维,最终得到住房性能、住房设施、自然环境、公建配套、社区服务五个维度。其次依据相关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并根据正式调研数据对建筑业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在基本信息、住房现状、市民化意愿呈现出的代际差异提出 “代际”具有调节效应的研究假设,构建论文理论模型。然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总体、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 AMOS21.0 软件进行拟合、检验,得到城市住房状况各因素对建筑业农民工、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方式及影响程度。最后依据实证结果进行成因分析,并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从建筑业农民工住房现状来看,建筑业农民工老龄化严重,新、老代农民工数量比例明显低于农民工群体,且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相比老一代文化水平更高、社会融入更强、家庭式迁移更多。大部分建筑业农民工居住在工地板房、居住拥挤、卫生情况恶劣,并且住房设施简陋、周边配套不齐,整体住房满意度较低。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在住房性能、住房设施、自然环境、公建配套、社区服务等呈现出了较大差异。从建筑业农民工住房状况对市民化的影响路径来看,总模型中住房性能、住房设施、公建配套、社区服务对建筑业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有正向影响。多群组模型中,住房性能、住房设施、公建配套、社区服务对新、老两个群体均呈正向影响,但自然环境仅对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群体有正向影响。住房性能、住房设施、自然环境、社区服务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在两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而公建配套无显著差异。其中新生代群体中,住房性能、公建配套、社区服务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强于住房设施。老一代群体中,住房设施、公建配套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强于住房性能、社区服务。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给出以下政策建议:按需解决建筑业农民工住房问题,提高职业稳定性;积极推进住房市场全面发展,提高农民工住房可及性;多渠道改善与户籍制挂钩的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等现状;增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经济、社会资本,提高住房需求层次。为切实解决建筑业农民工当前住房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进而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对助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小城市作为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主要战场,在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模式从以新城开发为主导的扩张模式转向城市更新再开发,而在轰轰烈烈的城市更新活动中,伴随着的就是大量既有建筑的拆除。本文以小城市为出发点,以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围绕“小城市建筑拆除影响因素体系构建—小城市建筑拆除规律实证研究—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实证分析”的思路,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小城市的建筑拆除规律及影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