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元法的超导电缆多层级建模及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uy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导电缆是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上千根股线通过多层级扭绞而成,这使得它具有复杂的空间几何构型,同时股线自身具有连续性,而股线间则表现出了典型的离散性,且涉及复杂的多体接触特征。由于超导电缆通常处于强磁场、大电流、极低温等工作环境,其内部股线通常会发生局部变形和非均匀接触等力学行为,进而导致电缆体的超导性能产生退化现象。因此,建立能描述不同层级电缆宏观变形特征的理论模型,并以此预测和分析电缆内部不同尺度上的力学行为,这对提高磁体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优化其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学位论文针对超导电缆的离散性和非线性塑性变形特征,基于离散单元法,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构建多级超导电缆三维模型的新方法;针对组分不同、结构各异的不同层级超导电缆,通过在不同功能和材料的单元之间引入有效的接触力定律,构建了考虑股线多级扭绞效应的离散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超导电缆在复杂外力和不同运行工况下电缆内部子缆直至股线尺度的局部化变形和非均匀接触等力学行为。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对具有空间螺旋结构和复杂组分的超导电缆进行离散元建模时,选择合适的接触力模型对不同功能和材料单元之间的接触变形特征进行准确表征是一个核心问题。本学位论文首先总结了离散元法中最常用的弹塑性接触模型,分析了相关模型在描述球体间接触变形时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通过对球体碰撞过程和接触变形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弹塑性接触模型,并发展了与之耦合的切向力模型,利用球体正碰和斜碰的实验结果对改进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参数确定;基于此模型,发展了相应的离散动力学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探讨了计算模型在涉及离散介质的大规模离散元计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基于离散单元法,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构建多层级超导电缆数值模型的新方法。考虑超导股线的形状和结构特性,利用连续体的离散化方法,通过在股线内离散粒子间引入特殊的粘结键,构建了可以表征单根股线几何形状和变形特性的DEM模型,并对粘结键的微观参数进行了标定。根据不同层级股线的螺旋线方程,建立了多级电缆的空间几何模型,通过引入球体间接触力定律来表征电缆体内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逐级构建不同层级电缆体的DEM模型。针对高层级电缆提出了电缆压实成型的途径,并给出了内部预应力的消除方法。通过在模型中引入弹塑性接触力定律来表征股线间接触引起的塑形变形效应,解决了高应力水平下三级电缆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存在偏差的问题。3.基于提出的超导电缆多级建模方法,尝试建立了不同节距下多级电缆的离散元模型。对于低层级的一级和二级电缆,基于离散元模型预测了节距对电缆轴向变形特征及等效杨氏模量、轴向应变分布以及股线间的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与基于细杆理论得到的弹性变形阶段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对比,以此讨论了理论模型的局限性。针对三级电缆,研究了不同层级节距对电缆轴向拉伸下力学行为的影响,讨论了电缆的整体变形与电缆内子缆和股线局部变形特征的依赖关系,以及不同层级节距对上述关系的影响规律。4.基于四种不同的三级电缆离散元模型,系统研究了横向循环压缩下电缆的宏观变形特征,基于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电缆的横向塑性变形、等效弹性模量和机械损耗等随着加载循环次数的变化特征。与此同时,给出了电缆内部股线的排列结构、变形分布、股线间接触特征等随着循环加载次数的演化规律,分析了节距和空隙率对电缆内部股线的横向位移以及股线间的接触特征的影响,讨论了影响电缆宏观力学行为和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5.基于自下而上的多层级建模方法,通过引入表征不同组分材料变形特征的接触本构方程,构建了含有Cu股线的STP和CWS超导电缆离散元模型。针对CWS电缆中铜股线缠绕方式不同,给出描述其结构的三维几何方程,并发展了相对应的模型压实成型方法。针对一级电缆在轴向拉伸下的变形问题,分析了Cu股线占比和节距对电缆的等效拉伸刚度及电缆内股线间接触特征的影响。给出了热应变和洛伦兹力在DEM模型中的实现途径,通过考虑弯曲应变发展了离散元模型中股线轴向局部应变的等效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级电缆在热应变和洛伦兹力作用下其内部的局部变形特征,讨论了铜股线的存在及其缠绕方式对超导电缆稳定性的影响。本学位论文针对具有典型离散性和非均匀接触特征的超导电缆,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构建多层级超导电缆三维数值模型的新方法。基于该方法构建的离散元模型被证实可以准确描述不同层级电缆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宏观变形特征,更为重要的是,上述模型可以被用来定量预测电缆内部子缆直至股线尺度的微细观力学行为。本学位论文开展的研究工作,为揭示和分析不同层级超导电缆在复杂外力作用下的宏观力学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微观机理,同时也为与超导电缆类似的、具有离散特性的复杂多尺度结构的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建模途径和定量分析方法。
其他文献
氢能具有来源途径多样、终端零排放、热值高和用途广泛等众多优势,对于保障世界能源安全和解决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意义重大。太阳能作为储存量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太阳能和半导体光解水产氢是目前比较有潜力制氢的方法之一。硫化镉半导体近年来受到了光催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拥有较负导带电位,合适的禁带宽度,和较快的载流子动力学条件。本文以Cd S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杂原子掺杂、合成固溶体、助催化剂负载三个方
学位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和最高已占分子轨道(HOMO)分别控制着器件中电子和空穴的输运过程,从根本上决定了有机光电子器件的性能。因此,准确地探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LUMO能级和HOMO能级对于有机光电子器件的研究,甚至有机电子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有机半导体材料的HOMO能级可以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法(UPS)进行准确地测量,而LUMO能级的精准探测一直是本领域的难题。
学位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提高化石能源采收率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两种重要手段受到了极大重视。以二水合草酸作为催化剂的自生热系统在石油开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反应过于剧烈,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酸催化剂缓慢释放以推迟反应进程。另一方面,二水合草酸也是一种优秀的固-液相变储热材料,可以极大程度提高热能利用效率。但熔化后易泄露、腐蚀性强等缺点制约其发展。本文针对上述两类问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正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通过智慧林业建设,可以更有力地承担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而5G技术为智慧林业的构建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基于此,分析了5G技术在智慧林业发展中的应用优势和作用,并从智能灌溉、防火护林、收集林业数据、诊断病虫害、生态保护、林产品销售6个方面,探讨了5G技术在智慧林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不断提高5G
期刊
随着全球人口和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新一代的能源存储技术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将所需的原料转化为更高价值的产品的同时,开发日需生产燃料的清洁技术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电化学转化技术使地球上富有的原料转变为具有可再生能源的必需品成为可能,以电催化解离水为主的析氢反应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途径。本论文研究ORR/OER性能的双功能电催化剂,以及高活性和优异稳定性的非贵金属HER电催
学位
Cu3Sb Se4具有环境友好且元素储量丰富的特性,使之成为中温区热电材料的有力竞争者。尽管利用传统的p型掺杂能有效调控载流子浓度,从而获得较高的热电转换效率。但该材料的热电性能并没有达到产业化应用的要求,如何在优化载流子浓度后进一步实现其声电解耦是实现产业应用的关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实验和理论计算方面对Cu3Sb Se4基热电材料展开系统研究,首先针对Sn掺杂导致Cu3Sb Se4热导率增大
学位
本文对节理粗糙度量化、岩体均匀性统计和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进行了综合研究。基于2-D和3-D斜率和振幅统计粗糙度参数以及2-D变异函数、2-D粗糙度-长度和3-D修正分频方法,研究影响岩石节理粗糙度准确量化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剪切方向上的平均正表观倾角(?)A+新的三维粗糙度参数。此外,基于极地等面积极点图法、线性相关系数分析和列联表分析法,以5800多个方位数据为基础开展了岩体统计均匀性
学位
高温超导块体因其具有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且能够产生远高于常规永磁体的磁场,目前已经在医疗、电力、环保、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块体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关键的力学难题与挑战:超导块体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裂纹、孔洞以及夹杂,在高场磁化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力和热应变的共同作用下,块体内部的微小裂纹会发生扩展,从而直接影响超导块体运行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因此,研究高温超导块体中的断裂行为对其工程应用具有非
学位
化石资源的不断消耗引发的能源危机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生物质资源尤其木质纤维素被认为是最有潜力替代化石资源生产燃料和化学品的清洁可再生资源。木质纤维素主成分纤维素可作为原料制备平台化合物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极具价值的可再生资源“生物炼制”绿色路线。以纤维素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包含以下方法:(1)将纤维素酸水解生成乙酰丙酸(LA),LA再经加氢转化为高附加
学位
随着核物理实验与理论的发展,核物理研究从核素图上少数的稳定原子核扩展到数千种不稳定核,不稳定核逐渐成为核物理研究的基础前沿。由于极端的中质比,不稳定核所特有的弱束缚机制对核结构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其中平均场与对关联的统一处理及其相关的连续态效应是不稳定核理论研究的难点。核力是核结构研究中的基础问题,作为一种剩余强相互作用,核力包含中心力、自旋-轨道耦合以及非中心的张量力等成分。目前,介子交换图像是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