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效果评价及政策优化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w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被认为是以农补工经济战略造成的财政支农总量不足和城乡公共服务分配不均等。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乡村人口4.3亿,占全国的60%,是“三农”问题解决的重点区域。该区域以占全国不到50%的财政支农资金,生产了占全国约75%的粮食,也是需要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投入的特殊区域。虽然近年来财政支农力度得到较大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在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和使用管理上沉积的问题或体制弊端,导致财政支农资金在促进主产区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效果并不显著,没有发挥出政策应有的效应。在中国现实的国力及体制环境约束下,短期内持续大幅提升主产区财政支农规模及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现实。因此,通过提升财政支农效果实现农村民生状况的有效改善,符合粮食主产区的现实情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在于,一是分析财政支农政策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寻找“利用财政支农政策能够缓解粮食主产区三农问题,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实证依据,并为此进行制度设计。这对利用财政支农政策促进主产区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二是从支出总量、政策结构和农户行为三个层面分析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效果,探讨财政支农总量是否仍然处于边际报酬递增阶段以及最优支农结构,从而为提高支农效果的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及实证依据。由此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分析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发现,现阶段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性和两难性。前者表现在优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占全国比重较大的粮食产出规模和更经济的种粮成本效益上;后者表现在自然灾害频发、地方经济陷入低资源成本的比较优势陷阱、产业主体理性行为与发展粮食产业的矛盾、环境保护和粮食增产的矛盾等。   第二,分析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政策演变历史与实施现状。研究发现,从财政体制来看,主产区正进行省管县的财政分配模式改革,这对地方财政分配会造成一定利弊影响;从地方财政收支来看,虽然主产区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但财政自给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现象比较严重;从财政支农来看,主产区正进入以工补农的高保护阶段。财政支农总量逐年上升,但增长速度波动较大,支农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在支农结构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比重在上升、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比重在下降,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在下降、农村救济费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波动不大。与其他区域相比较,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严重不足,相对支农支出约为9%,而全国有12%,主销区达到13.6%,这与其在全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地位不相符合。   第三,评价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政策实施的总量效果。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政策对实现主产区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具有积极作用。从经济效率角度来看,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农村人均支农支出增加1%,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0.328%;支农支出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正效应,农村人均支农支出增加1%,粮食增产0.061%。从社会公平角度来看,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农政策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农村人均支农支出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会增加0.299%。但是,财政支农政策对缩小主产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并不太明显。其中,财政支农力度不足是影响目标实现的“量”的因为。从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双目标的关系来看,二者不存在冲突。   第四,评价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政策实施的结构效果。研究发现,一是大多数的财政支农工具实施效果并不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体技术效率不足0.6(1为完全效率),财政投入与其产出之间并不匹配;最低收购价补贴对市场影响很大,收购价水平对粮食产量和农民种粮净利润具有显著正效应;粮食综合收入补贴对粮食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良种补贴有利于提高良种利用率,农机具购置补贴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却也存在很多问题;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与农业经济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二是从财政支农结构的综合效应来看,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代表更优先);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对于城乡社会公平的作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因此,建议政府一是加大生产性支出金额,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二是提高非生产性支出资金效率,压缩事业费在财政支农结构中的比例。   第五,评价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在分析粮食主产区农户农业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对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影响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采用Tobit模型对这种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实证论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对粮农进行粮食直接收入补贴、进行农机具购置补贴、增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都会增加农户私人投资。而良种补贴、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对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均无显著影响。由此说明,粮食主产区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仅仅依靠农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大力支持。   第六,进行主要财政支农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国际经验的启示是,第一,财政支农政策实施不仅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投入原则,还要具有调节本国农业经济波动的功能。第二,美欧日印四国的财政支农力度均高于中国,中央财政在支持农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三,财政支持方式由价格支持向收入支持转变,由间接支持向直接支持转变;支持领域从单一农产品市场转向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并举,从直接支持农业生产转向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全面发展。第四,金融支农是国际上的普遍作法,国际社会均重视对农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发展中国家重视地区性扶贫投资。国际经验得到的警惕是,一是过大的财政支农总量容易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二是对重要农产品的价格支持措施容易引发通货膨胀;三是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村贫富差距拉大;四是金融支农措施会加大财政负担并容易诱发政府金融体系的腐败和低效运行。   第七,提出优化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提高政策实施效果的一揽子政策方案。主要包括财政支农目标要进行整合,支农总量要大幅提高,财政支农结构要优化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要进行优化完善,加强其他辅助措施。等等。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中国与泰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通过深度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咨询信息与现阶段中国和泰国之间的贸易模式及数据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管理,县级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模式”、“筹资机制”、“工作网络”管理中承担了主要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本文在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府责任时,选择“县级政府”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1)规范研究方法,回答县级政府责任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供给中应该是怎样的,并结合现状进行具体分析。(2)比较分析法,通过国内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合作社产前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产中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产后提供市场信息,并部分
网络的日益发达,网络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信息传播渠道,有效在网络社会环境下促进正能量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正能量是一个整个社会正义的向善的力量,合理的运用网络才
禽流感疫情暴发不仅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而且也会威胁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禽流感疫情每次暴发后,各国政府都会立即采取强制扑杀、强制免疫等措施来防控疫情的
许多欧洲人认为美国是这样一个地方:自然景色辽阔,城市中心拥有高耸的建筑和拥挤的人群,这一切都处于不稳定的流动状态。德国艺术家卡瑟琳娜·格罗斯在马萨诸塞州MoCA博物馆
河北省蛋鸡养殖历史悠久,是传统蛋鸡养殖大省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河北省蛋鸡产业进入稳定调整阶段,蛋鸡存栏量和鸡蛋产量增速逐渐放缓,鸡蛋产量增长缓慢,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的实施不仅标志着中国现行林业政策制定环境的改变,也标志着中国以木材生产为主,追求经济效益的传统林业政策向以生态保护为主,追求生态效益且注
电力施工具有高风险、高要求等多重特征,其施工安全管理内容繁杂,且涉及的人力、物力数量大.对以往电力施工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发现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低、不注重安全文化建设等
包头市链条输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包头市链条运输机械制造厂,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生产链条和输送机械的国有企业。这里曾经有过辉煌,但从1994年下半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