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烟依矿区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寻找隐伏金矿预测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lcc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甘孜-理塘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烟依矿区紧临梭罗沟大型金矿。矿区属深切割高山草甸地貌,开展传统地质找矿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该区域找寻隐伏金矿的找矿问题,特开展四川木里县烟依矿区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寻找隐伏金矿预测研究。本文以地质成矿背景为基础,基于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勘查理论,在梭罗沟金矿已知剖面开展可行性试验示矿效果明显的前提下,对烟依矿区开展地电化学集成技术找矿研究工作,经过研究取得成果如下:(1)通过对梭罗沟金矿51线已知剖面的可行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电提取测量法、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土壤热释汞测量法三种方法在高山草甸景观区寻找隐伏金矿是可行的,有效的。(2)通过对烟依矿区的地电提取测量元素含量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发现该研究区内金元素的丰度值高,成矿潜力大,Au元素为该研究区的主成矿元素,其余提取元素与Au元素存在线性分布的趋势,其余提取元素可为该区域找寻隐伏金矿提供一定的指示信息。(3)对地电提取元素采取R型因子分析的方法,共得出4个因子。通过对四个因子所代表的元素组合及区域元素成矿性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主攻矿种为金矿,其成矿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且后期受改造程度可通过F3、F4因子所圈定的异常规模来辨别。地电提取8种元素可分为Cu-Zn-Hg、Au-Pb、As-Ag、Sb四类元素组合。(4)对地电提取单元素、组合元素及土壤热释汞、土壤离子电导率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异常分带,为后期成矿靶区的点位得分评分机制提供依据。(5)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本文结合研究区地质成矿条件及地电化学集成技术的异常分析特点,构建基于点位研究的目标-准则-因素-要素的四级分层结构,最终得到点位得分。依据点位得分,对研究区进行靶区圈定,共划分4个成矿靶区。根据靶区点位总得分,评价成矿靶区潜力高低,建议靶区开展验证工作顺序为:Ⅰ号靶区(23.41)>Ⅲ号靶区(22.41)>Ⅱ号靶区(16.28)>Ⅳ号靶区(16.06)。
其他文献
广西罗城县记洞湾矿区位于广西罗城县纳翁乡社堡村北1~4km处,位于环江和罗城交界,处于平英花岗岩体西缘和田朋花岗岩体东缘外接触带交汇处。地处云南省贵州高原东南缘,海拔100~1200米。该地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了解决广西罗城县记洞湾矿区深部找矿问题,利用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锡铜多金属矿床。经过本次系列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为了研究地球电化学勘探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效果,
石墨烯具有柔韧性高、重量轻、易于大面积制备等优异特点,激发了研究人员探索二维材料的兴趣。但是所发现的二维材料面临诸多问题,材料的制备水平远未达到光电子器件应用的标准、磷烯的不稳定性、石墨烯和锡烯没有带隙等是它们致命的缺点。根据需求,必须对二维材料的电子性能进行改进。通过研究掺杂、吸附、缺陷、构建异质结和发现新型二维材料是有效的方法。基于以上的问题,本文对锡烯、蓝磷烯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吸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于电子元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介电常数材料是电容元件存储密度和器件尺寸的决定性因素,探索高介电常数材料对于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所使用的高介电常数材料主要以氧化物为主,对比了N与O的化学性质发现,N有着比O更高的原子极化率,这使得氮(氧)化物具有成为高介电常数材料的潜力。2017年报道的层状氮化物CaTiN2在104-106 Hz频率下80 K-4
桂东北是广西伟晶岩脉发育最密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良好找矿潜力。然而,前人除了对该地区局部地段的伟晶岩脉开展过有限的稀有金属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外,尚未掌握全区伟晶岩脉发育地质特征及其稀有金属矿化规律的整体性认识。为服务该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工作,本文基于系统的资料收集和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综合运用岩矿鉴定、稀有金属元素分析、矿物学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猫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内伟晶岩脉
结合西安国际社区沣灵大桥(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选方案)的亮化景观设计的内容、设计思路、灯具选择、灯具控制方式、绿色照明、接地保护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桥体景观亮化设计提供参考。
5G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的介电常数(εr)、高的品质因数(Q×f)和接近于零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本文以AGe4O9(A=Sr,Ba)陶瓷为研究对象,利用XRD、SEM、远红外反射光谱等测试手段表征了AGe4O9(A=Sr,Ba)陶瓷的晶体结构、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从键长、键价和八面度扭曲度的角度出发,分析并研究了结构与微波介电性能之间的内在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因其资源合理利用性、环保性和功能性而倍受青睐。广西拥有丰富的黑色页岩资源,温湿气候条件下易形成具有较强腐蚀性的酸性环境,对黑色页岩合理开发,有望代替或部分代替碳酸钙、滑石粉等填料,可以显著降低橡塑制品的成本和减少环境灾害。国外内对黑色页岩的开发利用却鲜有报导,改性黑色页岩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实践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发掘。本文通过TG、SEM、EDS、XRD等全面研
近年来,通信设备飞速发展,随之衍生严重的电磁污染,急需开发高效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本文利用高长径比的纤维素纳米纤(CNF)辅助多种纳米粒子稳定Pickering乳液技术,并结合冷冻干燥、原位聚合或高温退火工艺等构筑三维导电的多孔电磁波吸收材料。研究导电纳米粒子与磁性纳米颗粒之间相互协同作用对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并揭示其电磁波吸收机理。具体内容如下:(1)将CNF、碳纳米管(CNT)和Fe3O
基性岩与金矿成因关系密切,前人对国内外诸多金矿床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基性岩在时间、空间位置、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与金矿化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研究了云南富宁早晚两期基性岩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前人研究的同地区的高Ti基性岩及者桑金矿岩矿石做了对比研究,来探讨两期基性岩的源区特征和成因机制,对比两期基性岩的化学性质差异,分析两期基性岩对金矿化的影响,建立该区卡林型金矿的成矿
紫金山矿集区是典型的斑岩型浅成热液Cu,Au,Mo,Ag成矿系统,主要有紫金山高硫铜金矿床,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悦洋低硫型银多金属矿床等矿床。其中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地处大陆边缘活化带,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早震旦世楼子坝群、晚泥盆世天瓦岽组和桃子坑组、早石炭世林地组、早白垩世石帽山群和第四系。该区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多样发育,在北西分布广泛,同时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也是该区重要的控岩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