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评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对翻译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褒贬,我认为,作为翻译理论研究者都应当首先对这一理论有一个透彻的理解,然后才有可能对这一理论做出正确的评价,决定它在翻译理论及实践中的应用。本文拟从解构主义的哲学起源入手,首先通过宏观上的介绍,理清它的来龙去脉。同时在微观层面通过对“解构主义之父”德里达译论的解析以及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的分析,比较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与传统译论的异同及优劣,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一理论对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产生的影响,决定我们对这一理论应当采取的态度。解构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自法国兴盛起来的一股颇为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它发端于哲学,其影响却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解构主义是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以消解性为主要特征,系统地解构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故名曰“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有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麦克·福柯(Michel Foucault)等,在翻译界的代表则有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等。其中,雅克·德里达是提出解构主义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解构主义之父”,劳伦斯·韦努蒂作为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积极地著书立说,以实际行动极大地推动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二十世纪伴随着哲学和文学领域的变革,翻译研究也不断出现新的转向,如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等等,翻译研究被置身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之下,从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解构主义是其中最具有争议性的翻译流派,自诞生之日起,它就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判。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它对西方传统的罗格斯中心主义、形而上学以及结构主义所积极倡导的“一个中心”、“唯一真理”和“二元对立”观点的彻底否定,号召建立一种多元的、开放的、宽容的体制,这彻底摧毁了传统的固有模式,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作为新生事物,它必然受到人们褒贬不一的评价;另一方面,解构主义在译学中引入了打破一元中心的思维模式,强调一个作品可以有多个译本,译文不必拘泥于原文的意义,译作具有相对于原作的独立性、译者应充分发挥创造性并且享有与原文作者同样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在对文本的阅读和翻译过程中重要的是求异,而不是求同。以上这些观点的
其他文献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和传授知识所使用的语言。在语言课堂上教师话语对于教学的组织及学习者语言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工具,又是学
在文化领域里,存在这一些与生物基因相对应的东西,它们不是物理的成分,而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的某些成分,它们是通过人际交往而传播和延续的。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道
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s)指的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向菌体细胞外及其所处基质中分泌的多糖类物质,研究发现,乳酸菌EPSs具有独特的流变学特性和抗氧化、
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总结针灸治疗IBS疗效机制主要通过如下途径:(1)通过交感神经调节肠道应激反应,调节肠道功能和肠道运动;(2)通过神经内分
先秦时期是汉语量词的萌芽时期,也是建立汉语量词发展史所不可回避的一个时期。前辈学者已经对先秦时期的量词进行了考察,只是成果很少,目前只有杨晓敏先生《先秦量词及其形成与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翻译理论,尤其是涉及文学作品的翻译理论,一向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试图探索是否有可能、有必要建立单一的理论来
<正> 1945年至1949年的台湾文化,是一个明确的转折时段,是台湾知识分子在遭受殖民统治后,踏上追寻祖国文化回归之路的重要阶段。《台湾文化》(1946.9.15-1950.12.1)的生存岁
<正> “洛誥”:“王命作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後,王賓、殺、(?)、咸格,王入太室(?)。王命周公後,作册逸誥。”這是極費解的一段經文。歷代經師舊讀“王命作册(讀)逸祝册(讀)
<正>图书是人类记录一切成就和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交流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互相往来的主要媒介。图书的形式蕴含人类审美趋向,主要体现在书籍本身和记载的内容。
期刊
目的研究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集束化治疗方式。方法重症中暑患者3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6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解暑治疗,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