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溶性钾无机复混肥对盆栽油菜及复垦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ctvnba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采用枸溶性钾作为研制钾肥的原料,并通过油菜盆栽试验进行了复垦土壤肥料应用效果的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采用枸溶性钾为原料,研制出一种枸溶性钾无机复混肥(简称,枸溶钾混肥钾),总养分含量≥26%,符合GB 15063-2009的要求。(2)施入枸溶钾混肥钾和氯化钾,复垦土壤中水溶性钾和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枸溶钾处理。在最大施肥量时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枸溶钾提高了12.01mg·kg-1和10.67mg·kg-1。(3)枸溶性钾无机复混肥和枸溶性钾直接施入,能够显著提高复垦土壤中有效钾、缓效钾和
其他文献
超分子二次球形配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超分子自组装方法。二次球形配位是指任何化学物种与金属络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由两个相互作用的“球”构成。第一层球主要指传统的无机配合物;第二层球是指在第一层球的表面与金属络合物通过非共价键作用的二次配体。通过二次球形配位的方法来构筑具有特定尺寸的隧道或者空穴实现对客体分子的识别是其主要应用之一。本文设计合成了双齿含N配体(N,N,N,N-四苄基-萘-
学位
测定弱酸和弱碱解离常数的方法有理论预测和实验测定。根据待测物质性质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对于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由于分子量大、质子活性位点较多、容易变性等特点,一般采用理论预测其pKa值的方法。对于小分子物质,因为各自独立的环境,预测其解离常数比蛋白质难很多,所以一般采用实验方法测定其pKa值。主要使用电位滴定、电导滴定、光谱分析等方法测定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常数。但是这些方法均有其局限性,所以建
学位
随全球性能源短缺和白色污染现象的加剧,环境友好型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聚乳酸无毒、无刺激性,生物相容性及可生物降解性良好,因此替代现有的一些通用的石油基塑料将成为必然的趋势。然而目前聚乳酸作为实际应用的产品较少,主要是由于其结晶速度慢、韧性低和耐热温度低等缺陷限制了应用范围。纳米纤维素晶须来源广泛,并且具有强度高、硬度大、结晶度高等优异特性,作为增强剂添加到聚乳酸基质
学位
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经济发展驱动下的能源大量消耗,使得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在个别国家和地区,极端天气和生态退化已初露端倪,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对生存发展产生威胁。世界各国政府及环保组织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呼吁寻找解决方案,共同遏制碳排放量的增加。据英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碳排放量已占世界总排放量28%左右,是世界第一碳
学位
杜松烯合酶是棉酚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而有毒的棉酚是限制棉籽蛋白利用的主要萜烯类化合物。因此,通过克隆杜松烯合酶基因、研究其在不同色素腺体类型棉中的表达模式,分析色素腺体形成与棉酚含量的相关性,将有助于了解色素腺体形成与棉酚生物合成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低酚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从[亚洲棉(G arboreum)×比克氏棉(G bickii)]×陆地棉(G hirsutum)三种杂种后代,经多
学位
土壤具有理化特性的差异性、类型的多样性,因此,土壤信息的准确、快速获取对于大面积土壤数字制图与更新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同时是解决环境资源利用问题的基础也是实施现代化农业的保证。近些年,随着高光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光谱技术获取土壤属性信息愈来愈广泛,特别是可见近红外(VNIR)和中红外(MIR)光谱技术的应用备受关注。VNIR和MIR光谱技术能综合响应土壤所含有机质、矿物、水分、粒径和颜色等理化性质
学位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育种过程中可大大降低育种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并且对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前,利用手机NFC技术进行作物育种信息采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育种信息采集人员必须弯腰近距离读取挂在离地面较近的电子标签,操作极为不方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以手机育种软件作为载体,在农作物育种时期远距离读取田间作物上的电子标签成为迫切需要。本课题为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出一款便携式UHF-RFID装置,其
学位
粮食生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籽粒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时监测作物籽粒品质,可以合理调整农田管理,实现粮食优质生产。氮素是作物生长重要元素之一,合理施用氮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然而氮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及环境污染等现象,因此实时快速监测作物氮素亏缺状况,进行科学施肥管理,对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和保护环境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氮运筹模式下冬小麦各生
学位
本试验以花盆种植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拔节期冬小麦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并测定其冠层光谱及生理参数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建立光谱参数与生理参数的定量关系,构建基于特征光谱参数的低温胁迫后冬小麦生理参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在不同低温胁迫处理后,冬小麦冠层光谱发生显著变化。初期近红外波段波动大,反射率有较大升高,并且随低温胁迫处理温度与时间的加剧而升高。而可见光波段,短期内差异不明显,但伴随着生育期的
学位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冬小麦生理活性变化高光谱监测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晋太182(强冬性)和济22(半冬性)两个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设计,使用人工霜冻箱对拔节期冬小麦进行时间(4h,8h,12h)和温度(-2℃,-4℃,-6℃)两个因素共9个处理的低温胁迫。测定低温胁迫后不同生育时期功能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生理活性变化,并采集对应冬小麦冠层光谱,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