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赘婚——以赘婿地位为探讨中心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de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赘婚作为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是嫁娶婚的补充,是父权制社会中无子家庭虚拟血亲的一种弹性运用。赘婚最初的产生时间已不可考,但至少自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发展延续至今,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赘婚经过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的发展,至明代时期,赘婚发生了一些变化。明律对赘婚作了明确的要求,再加上明代的社会风俗,赘婚有了一定的改变。那到底明代赘婚有何变化?有何特殊性?赘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赘婚中赘婿的地位如何?赘婚对社会有何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一一探讨。
  本文以明代的赘婚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总结了学术界对古代赘婚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分析了赘婚制度的沿革。从赘婚的起源开始探讨,然后论述明代以前及明代的赘婚制度,重点研究明代赘婚产生的原因和其成立的条件,原因方面主要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角度分析,成立条件主要从婚书和改姓两个方面探讨。
  第二章探讨了明代赘婿的地位问题。本章是全文的重点章节,主要从明代的法律、契约文书、判牍和公案小说四个方面着手研究赘婿的地位,探讨明代赘婿的地位是否较之前朝代有所提升。从明代法律条例中可以看出赘婿的地位在法律上是否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从明代婚书中可以看出赘婿在妻家的地位;从明代判牍和公案小说中可以看出明律在实际生活中对赘婿的保障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也可以看出明代官员对赘婚的态度和判理赘婚案件的主要立场。虽然公案小说具有一定的文学修饰化,但是,一些公案小说中的内容源自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如《廉明公案》等,且这些公案小说也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相信这些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而且,不同的资料使用,往往可以相互佐证。
  第三章主要探究明代赘婚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通过文中的资料分析明代赘婚的特点,探讨明代赘婚中存在问题,进而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第三部分是结语,主要归纳明代赘婿的地位和明代赘婚对当时社会婚姻观的影响,并总结明代赘婚对当代社会有何意义。因为赘婚自身的特质和传统封建思想的烙印,在我国某些地区仍然存在许多赘婚的现象,一些赘婚纠纷案例时常可见,电视新闻和网络上也经常报道。因此,研究明代的赘婚和赘婿地位等问题,无疑对当代赘婚中出现的问题有些许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微信社交平台的家庭群,让其成员突破了空间上的隔阂、时间上的紧张,重新构建了一个虚拟家庭存在,并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和互动关系,重新定义了权威和秩序。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通过对5个微信家庭群案例的参与式观察,辅助于深度访谈,并运用UCINET、NETDRAW等工具进行点度中心度分析、中介中心性分析和一个阶段内聊天内容的个案分析,试图揭示基于微信群的“数字家庭”这一“结构-功能”体在群体互动
学位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个成功的城市品牌,不仅需要城市内部的发展建设,还需要符合时代潮流的传播方法。互联网媒介技术的逐步发展不断刷新着信息传播形式,网民们也不再只满足于文字带来的想象。移动短视频作为互联网产物,以其多元内容以及视觉优势获得了大众的追捧和喜爱,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宠。如今,移动短视频随处可见,大多贴近城市日常生活的移动短视频内容在无形中传播了城市品牌,再
学位
微信平台的头部媒体凭借其超大流量、置顶地位、精品内容、二次乃至多次传播直接或间接对受众产生影响。然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瓜分大量流量,微信平台自身的监管体制也愈发完善,平台与平台之间、媒体与媒体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微信平台头部媒体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在进行内容形式等业务上的创新时,更要承担与其地位相符的社会责任。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从社会责任理论角度出发,以“冷兔”、“冷笑话”、“冷笑
学位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其总要求是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县级融媒体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舆论引导、宣传报道、凝聚共识等社会功能。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振兴的经验值得探索,存在的问题同样值得分析。本文以“掌心长兴”“分宜发布”“玉门市融媒体中心”这三家县级融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
环境传播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权力紧密相连。权力因素通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环境议题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并引导人们以特定视角审视自然本身,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环境报道不仅专注于环境本身,更诠释着环境议题中透露出的错综复杂的多元化社会权力关系及政治意识形态。围绕环境冲突形成的相关话语权争夺通常十分激烈,环境群体事件报道是民众、政府、企业与媒介等多方博弈的呈现。  本文将从《新京报》、《南方周末》
在技术赋权的时代背景之下,李子柒这个来自四川农村的姑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她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用短视频的形式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田园图景。本项研究综合运用话语分析和影像修辞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李子柒在微博平台发布的短视频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网友的互动,探讨李子柒短视频中的田园景观是如何呈现的,又是如何获得观众的共鸣,并分析其满足了观众怎样的心理需求?李子柒的短视频能够吸引并
学位
在媒体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各级各类媒体都在推进以移动数字化传播为中心的转型发展。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报纸,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都市报,受到数字媒体的冲击更大,受众规模性流失更为严重,报业经营状况更为严峻,其融合发展的难度、困境更为凸显。这也决定了都市报融合发展研究意义更为重大。《大河报》无论是在整个都市报发展历程中,还是当前融合转型的实践上,都有着无可替
学位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使得英国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的经济霸主。但是在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之下,矿工的工人们却在哀嚎。他们的权益一直得不到保障,处境没有任何改变。最终,在社会改革家们的努力下,政府于1840年派出皇家委员会主要负责调查煤矿童工的工作状况。皇家委员会的第一份调查报告如实揭露了煤矿糟糕的工作环境,社会反响强烈。鉴于女工在矿
学位
自人类诞生以来,传播便是人类信息沟通、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近代以来,电子及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也使得传播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新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思想及行为都带来深深的影响;一方面国家领导人发出文化自信的号召,另一方面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碰撞频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媒体的身影;大学生作为中国最有希望、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既如老师长者,带给大学生知识学问,又如窗
学位
在中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四库全书总目》可谓集大成者,成就也是多方面的,其中集部对历代文学发展情况进行甄选、探究、点评,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流变,历代文学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特别是对于唐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更是特点突出,成就颇高。是后世学者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渊薮。  本文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立足点,在对文本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四库全书总目》中对于唐代诗学的论述,了解其渊源,分析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