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对国家如何治理并没有做过专门的论述,但是对马克思成长经历、革命历程以及经典文本系统和仔细的研读可以发现,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伴随其成长和革命的全过程,散落在其经典文本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趋势,把如何实现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摆在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之后,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都重点阐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我国当前和今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至此,“中国之治”的新蓝图绘就。但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如何推进?如何释放更大的治理效能?——回到理论源头,从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中汲取力量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哲学思想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都会烙上时代的烙印,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的形成亦是如此,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现实需求是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国家治理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国家治理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国家治理思想、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思想是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是马克思针对社会现实中国家治理存在的问题,对前人理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一个形成过程。对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和思想轨迹整体的、全面的、联系的去把握和研究,可以得出: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有一条从孕育到确立、成熟、深化的清晰的逻辑脉络。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是国家治理理论的富矿,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在内容建构上,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以对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在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探讨中得到集中表达;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马克思对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国家治理变为社会治理提出了自己美好的愿景。马克思之所以持有对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建构的两种截然相反、大相径庭的态度,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背后蕴含的各自本质不同的国家制度。通过研究,厘清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关系,从而能够为通过国家制度的优化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提供理论基础。
  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不是停留在书房的谈资论道,它来源于实践,重在回归实践,对现实的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尤其是在当下“十四五”规划顺利开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新征程等重要历史节点,要与时俱进的不断从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中汲取力量。新时代,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建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多措并举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重要论断与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研究“推动新时代高校与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衔接”,助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不管是新的世情国情变化对学校思政课
学位
报纸
期刊
期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从侧面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成为高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我国开展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必经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价值需求,对国家、社会、高校及大学生个人都
学位
学位
对外汉语文化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程,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开展适当的文化教学可以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文化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以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可能较难取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现有文化课教学的不足,开展了以情境教学法为指导的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以期进一步提高文化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一共分为四章。开头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相关文献
学位
期刊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