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患者冠脉介入术(PCI)后临床疗效的作用,探讨实施临床路径后对缩短AMI急性期患者PCI后的住院时间以及减少其住院费用的影响,权衡风险与效益。
方法:
1.2005年开始正式实施AMI急性期患者治疗的临床路径,随机选择25例2005年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行靶血管重建术临床路径的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择25例2004年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行靶血管重建术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
2.分析实验组25例患者和对照组25例患者的入院至PCI时间、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介入费用以及其它费用。(其它费用=住院总费用-介入费用)
3.观察实验组25例患者和对照组25例患者住院期间(入院后第5天)以及随访PCI后90天内发生的主要心脏事件(包括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心脏性死亡)以及次要心脏事件(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恶化、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因心脏事件再入院率),同时在入院后第5天以及随访PCI后90天行6分钟步行试验评价患者心功能和心绞痛状况。
4.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入院后第5天)以及随访PCI后90天时的中医症候积分。
5.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AMI急性期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88±2.09vs8.56±2.93,d,P<0.05),患者入院至PCI时间明显缩短(3.40±1.10vs6.74±2.60,h,P<0.05),其它费用显著降低(13274.05±3019.61vs19748.50±9747.92,元,P<0.05),但患者总住院时间、介入费用以及总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住院期间次要心脏事件中的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情况的发生情况均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住院第5天行6分钟步行试验,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01.01±34.93vs344.00±17.22,米,P<0.05)。PCI后90天随访,实验组患者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次要心脏事件中,心绞痛以及心功能不全发生情况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因心脏事件再入院的情况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PCI后90天行6分钟步行试验中,实验组患者步行距离明显比对照组长(420.51±24.39vs350.19±27.35,米,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中医疗效方面:实验组根据AMI急性期患者阳微阴弦的证候特征,对AMI急性期患者制定PCI前后相关中医药治疗方案,PCI前以活血化瘀、化痰通浊为主,补益心气、温阳为辅。PCI后加强补益心气、温阳,活血化瘀、化痰通浊为辅,实验组住院期间(住院第5天)和PCI后90天的真心痛主要症状,如胸闷、心痛、气短、乏力、烦躁、头晕、呼吸等诸多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自汗、纳呆两组比较,实验组虽有改善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意义,在症状总分和总体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4.在病人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更好,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95.32±1.31%vs91.76±1.16%,P<0.05)。
结论:1.临床路径应用后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CI后的ICU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其它费用(住院费用-介入费用)。
2.临床路径应用改善其住院期间的次要心脏事件中心绞痛以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可改善PCI后90天内的次要心脏事件中的心绞痛以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同时可以提高住院期间以及PCI后90天6分钟步行试验的距离。
3.根据临床路径中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治疗AMI患者,改善患者住院期间以及PCI后90天的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相关症状。
4.临床路径应用后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