醌/石墨烯修饰聚氨酯泡沫强化偶氮染料厌氧生物脱色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造成的水污染问题相当严峻。醌介体可显著提高这类污染物的厌氧生物转化速率,但溶解态醌在实际应用中会随出水流失造成二次污染和成本增加。为实现醌介体的应用,已有多种醌类化合物的固定化技术被开发,然而,固定化醌的长期催化稳定性仍有待考察。此外,固定化醌与微生物、其它电子媒介体的相互作用影响也尚未阐明。基于此,本文以偶氮染料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蒽醌-2-磺酸修饰的聚氨酯泡沫(AQS-PUF)催化性能的稳定性及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制备了 AQS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共修饰的PUF,并分析了 AQS和rGO共同介导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揭示了 AQS与rGO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以及微生物与固定化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固定化醌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将AQS-PUF固定于厌氧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了高盐条件下AQS-PUF对活性艳红K-2G(RR K-2G)生物脱色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当进水RR K-2G浓度为50 mg·L-1时,内置AQS-PUF的反应器(R1)的脱色率达到93.8%,比内置PUF的反应器提高近50%,并且R1在75 d的连续运行中能够维持85%以上的脱色率。R1在50-400 mg·L-1 RRK-2G浓度范围内均保持较高的脱色效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液相色谱分析表明,RRK-2G脱色产物为偶氮键断裂生成的芳香胺。群落结构分析表明,AQS-PUF的加入提高了反应器内具有醌还原能力微生物的丰度。经过75 d连续使用的AQS-PUF催化性能仅降低了不足9%,表明AQS-PUF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R1中筛选出一株具有醌还原能力的兼性厌氧菌用于后续研究,经16S rDNA鉴定后将其命名为Shewanella sp.RQs-106。通过将AQS和rGO共同固定到聚氨酯泡沫上制备了 AQS-rGO-PUF,研究了该材料介导下菌株RQs-106对酸性红18(AR 18)厌氧生物脱色过程。结果表明,当固定化AQS浓度为50 μM且rGO浓度为1.63 mg·L-1时,AQS-rGO-PUF介导的AR 18脱色的一阶速率常数(k,0.53 h-1)高于AQS-PUF(0.35 h-1)和rGO-PUF(0.10 h-1)介导的AR 18脱色的k值之和,此时AQS和rGO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主要是由rGO引起的额外电子传递路径所产生,其对AQS-rGO-PUF介导的AR 18脱色贡献约为33.5%。并且固定化AQS诱导菌株RQs-106分泌的黄素能够增强上述协同效应。液质分析表明,菌株RQs-106在厌氧条件下可将AR 18的偶氮键断裂生成相应的芳香胺。由于聚氨酯泡沫(PUF)固定氧化石墨烯(GO)的量有限,仅有5.5 mg·g-1,因此在无PUF条件下,研究了 0-40 mg·L-1 GO的生物还原条件,以及rGO与AQS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GO还原的最适条件为pH=7.5,温度为30℃,且10 μM的AQS能够显著加快GO的还原速率。当GO(10 mg·L-1)与菌量(50 mg·L-1)的比值为0.2时,GO经过24 h还原后,可使AR 18的生物脱色速率提高10.5倍。还原后的GO与菌株RQs-106相结合,通过增强菌株RQs-106的直接电子传递能力(电导率提高70.9%)以及脱氢酶活性(提高61.6%),来提升菌株RQs-106对AQS和AR 18的还原能力,从而在AR 18的生物脱色过程中使AQS与rGO之间形成协同效应。研究了菌株RQs-106分泌的黄素对AQS-PUF介导的AR18脱色以及GO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QS-PUF介导的AR 18脱色过程中,胞外黄素分泌量与固定化醌浓度(0-100 μM)以及AR 18脱色率呈正相关。100 μM固定化醌可提升黄素分泌量约10.4 nM(13.3%),黄素总量提高约22.9 nM(27.0%)。通过敲除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外排基因使得菌株RQs-106减少分泌约60%的黄素,黄素分泌量的降低对菌株RQs-106脱色AR 18的影响不大,但使菌株对AQS-PUF的还原能力降低了 41.7%,进而导致AQS-PUF介导的AR 18生物脱色速率降低了 19.6%。此外,胞外黄素类物质能够参与到生物非直接接触的GO还原过程,黄素分泌量的减少导致GO非接触还原程度降低。
其他文献
丙烯-H2O2气相环氧化反应是本实验室自2003年开始研究的合成PO新途径。它不用溶剂,有望彻底克服丙烯-H2O2液相环氧化反应的缺点,但面临着高温下H2O2易分解和有效利用率低的主要挑战。为此,前人主要开展了 TS-1沸石改性和固定床反应等研究工作。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论文主要尝试用流态化反应方式进一步提高丙烯-H2O2气相环氧化的H2O2有效利用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根据丙烯和H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使得“垃圾围城”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焚烧发电方式为代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具有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优势,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焚烧发电项目具有负外部性,其在建设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气等可能对周边环境、公众身心健康等造成负面影响。国内外实践经验表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 9,成簇有规律性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关联的核酸酶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生物中创建突变体。然而,CRISPR/Cas9系统在拟南芥中的基因编辑效率要远远低于其他种类的植物。为水稻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电能源在我国西部高烈度地震区得到了大力建设,尤其近年来新兴建了一批300米级的水电枢纽工程。溢洪道结构作为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利枢纽运行过程中的泄洪消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超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单宽泄洪流量很大,由此带来的泄洪能量也十分巨大。溢洪道结构作为泄水建筑物,受到强烈的水流脉动的冲击作用,相较于过往200米级以下的水利枢纽工程,泄洪过程中由于水流脉
荟萃分析是一种将有相同研究目的且彼此独立的不同科学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并定量分析这些科学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荟萃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可信性通常可能会受到发表偏差的影响.因此,在以已发表的科学研究为研究对象的荟萃分析中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并克服发表偏差对结果的影响是有必要的.本文在荟萃分析研究中的贡献包括三方面.首先,我们研究了一维汇总数据,并且利用Copas选择模型刻画发表机制,从而实现校正发表偏差
马蹄波波面形状是由一个个马蹄状弧形波面构成,它是一种很强的三维非线性波,产生时波浪已经破碎或者面临破碎,伴随着能量共振、传递和耗散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过程,其传播速度、波长、波高及波面形状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对海上建筑物能够产生很强的破坏性,因此研究马蹄波生成机理对海洋结构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给出了马蹄波产生的物理机理和理论分析,并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不同类型马蹄波,
单晶硅晶圆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领域。超薄晶圆是实现硅通孔三维(TSV-3D)封装技术、提高芯片集成度的必要条件。超精密磨削凭借高加工效率、高加工质量和低加工成本等优点,是目前单晶硅晶圆减薄加工的主流工艺。随着晶圆目标减薄厚度的减小,如何在保证减薄工艺效率的前提下控制磨削减薄工艺引入的亚表面损伤深度,成为TSV-3D集成电路晶圆磨削减薄加工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单晶硅磨削表面质量预测模型是指导工艺优
热解是低阶煤热化学转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常规煤热解焦油中重质组分含量高,易造成下游设备的阻塞、腐蚀等问题,制约热解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此外,焦油氧含量较高,成分复杂,加剧煤焦油加工利用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将煤与催化剂分层放置的形式对褐煤热解挥发物进行催化裂解,将重质组分转化为轻质芳烃,提升焦油品质;并利用热解-电子轰击/真空紫外单光子双电离与飞行时间质谱揭示挥发物的催化提质机理。针对挥发物催
近年来,海洋富营养化引起的赤潮、绿潮在内的藻华,以及近海海藻养殖都会导致大量海藻废弃物的产生。目前,海藻废弃物整体利用率较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化利用是处置海藻废弃物的有效路径。然而,常见的海藻资源化利用工艺往往存在着耗水量大、能耗高、污染环境风险高、效率低、可持续性不强等缺点。基于此,本论文提出了新型水热碳化(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HTC)和厌氧消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