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技术经济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在总体上经过了种植面积与产量快速增长,已基本完成以种植面积增加为主的外延扩张发展阶段和区域间优化布局、品种及结构间优化调整阶段,开始步入以改进苹果质量、提高果园管理效率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当前正在经历由乔化稀植制度、乔化密植制度向矮化密植集约制度变迁,由以科技含量较低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以科技含量高的资本密集型经营模式过度过程,但也处于产业转型发展的瓶颈期和关键时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周期性与季节性短缺矛盾突出,劳动力投入的机会成本及地租等传统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的边际贡献率逐渐减低。要素越来越稀缺及传统要素禀赋的约束越来越突出,诱导苹果产业发展逐渐由传统的土地、劳动、物质等要素投入转向依靠技术进步,进而诱导苹果栽培制度及经营模式变迁。理论研究结论与实践发展效果均已表明,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是一种具有技术简化、劳动力节省、便于机械设备操作特征的先进苹果栽培制度和果园管理模式,并在世界主要苹果产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广。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在中国已经经历了70年的创新与推广历史,但在农业用地集体所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难以自由流转,农村劳动力丰富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以及苹果产业技术进步缓慢及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市场环境中,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难以替代乔化稀植制度和乔化密植制度。因而截止目前为止,我国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果园面积仅占全国苹果种植总面积的10%左右(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2014)。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7年以来,中央已经明确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而且中央及省级地方政府均全力推进农地确权颁证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及使用权市场发育也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及农业劳动力价格持续、快速上涨,苗木、化肥、农药、灌溉等要素价格也持续、快速上涨。在这种要素市场环境中,乔化稀植制度、乔化密植制度面临高成本、低效益的竞争环境,因而苹果产业技术界及各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推广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但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在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及经营模式推广过程中,明显存在政府热、产业技术界积极,但苹果种植户在果园栽培制度及技术模式选择中依然存在观望、担忧等行为特征,进而导致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及其技术模式推广进展缓慢。是由于农业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环境中,要素稀缺诱致性规律在中国体制背景及市场环境中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进而导致苹果种植户的技术选择行为扭曲所致?是由于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及其政策导向,背离了市场规律及苹果种植户的技术需求偏好所致?还是由于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在效率及效益方面缺乏比较优势,导致苹果种植户难以接受所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依据要素禀赋理论与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采用以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环渤海湾优势区和黄土高原优势区的15个苹果示范县、635个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在资源与要素禀赋所诱致的苹果栽培技术的变化与相应的制度性投入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苹果栽培制度中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规划为:第一章,导论。主要是研究、设计论文研究方案。本章阐明论文的研究背景及问题,凝练论文的选题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综述和评价国内外苹果矮化栽培制度及技术模式、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研究文献,以及涉及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详细阐释,并重点对国内外苹果产业经济研究进展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设计论文的研究视角,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抽样方法及研究数据获取方法,以及论文的可能创新点。第二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本章以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将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创新理论与苹果栽培技术进步经济评价相结合,在对苹果栽培制度、砧穗结合、矮化栽培、乔化栽培、栽培密度等概念阐述与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定义、特征及属性、分类方法及典型类型,影响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推广及绩效的外生系统及外生因素、内生系统及内生因素,以及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推广绩效的测度方法与模型,建立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技术经济评价的理论分析体系。第三章,归纳分析世界及中国苹果栽培制度的演进规律与技术变迁趋势。苹果栽培制度对苹果栽培模式、技术选择模式、生产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世界苹果产业发达国家的栽培制度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其中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代表着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本章重点就世界典型苹果栽培国家的苹果栽培制度及其技术模式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描述性分析,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及共同特征,以及值得借鉴经验模式及主要做法。系统分析中国苹果栽培模式及其技术模式的演变过程,以农业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为指导,总结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替代乔化密植栽培模式的规律、特征,凝炼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对比分析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与乔化密植栽培模式对投入要素需求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要素需求模型及我国两个苹果优势产区、7个苹果主产省、612个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估计并对比分析矮化和乔化两种苹果栽培模式对投入品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乔化栽培模式相比,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在提升苹果品质的前提下,会诱导苹果种植户增加使用农业机械、农家肥、化肥等投入要素,特别是有助于有效节约劳动力投入。因此,政府应在苹果适宜产区逐步推行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加快果园适用性作业机械及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完善苹果矮化栽培科学管理制度,从而推动传统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苹果产业体系。第五章,评价苹果传统栽培模式、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本章采用反映两种栽培模式的成本结构、产出结构、投入产出比、要素密集度、要素弹性等指标,测算并比较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属资本密集型栽培模式,其资本投入对劳动的替代效应明显;在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中,单位面积成本结构中的化肥、农药、套袋、机械折旧、燃油等投入费用(即可以用货币量化的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显著高于乔化密植栽培模式。第六章,评价两种苹果栽培模式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全要素生产效率。本章运用DEA-Mal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两种苹果栽培模式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在现实市场环境中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和乔化密植栽培模式这两种栽培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变化的共同贡献;矮化栽培模式和乔化栽培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波动增长的特征;无论是矮化栽培还是乔化栽培模式,其产出均未达到生产的前沿面。基于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证明,采用不同栽培模式的苹果种植户的技术效率主要受到户主受教育水平、参加技术培训情况、家庭身份背景、苹果园细碎化程度、家庭非农劳动力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第七章,评价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规模效益及其区域差异。本章运用采用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样本苹果种植户数据,分别按照黄土高原优势区、环渤海湾优势区、黄河故道主产区,进行经济效益评价,进而分析基于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不同种植规模的经济效益。结论表明,矮化密植集约模式推广在不同优势区的苹果产出效益差异显著,其中黄土高原优势区的纯收入最高。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看,虽然均为苹果的适生区,但果品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果园规模对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效益的影响也显著,而且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第八章,论文基本文研究结论与建议。基本结论认为,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在我国并未发挥其技术优势。虽然其在节约劳动要素投入与土地要素投入方面有较为显著的特征,但对现代要素——资本与机械投入的要求比传统栽培模式更高,且对果农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这也是目前我国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推广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依托苹果优势区,在注重培育农业要素市场、加快创新和推广果园机械及技术装备、完善苹果矮化栽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稳步推广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及其技术模式,才有助于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其他文献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积极发展小城镇已成为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小城镇能否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城市化问题.而各地区由于自然、经济、历
<正>云南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在电影中也尽显她的独特风貌,令人深深向往。从《刘三姐》、《阿诗玛》起,云南少数民族电影中的神话色彩和传奇意味就成为引人入胜的看点之
从图灵对可计算数的研究算起,人工智能领域的历史已有将近80年。本文挑选了这段历史中,甚至在整个科学史视野中都极具特色的一段时期——人工智能冬天,作为研究对象。人工智
近年来,"棱镜门"等事件的持续发酵给我国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支付系统作为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安全问题关系着整个金融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本文通
<正>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数学与生活之间具有广泛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当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贴近生活,从而激活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其种子胚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优化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MS+1.00mg·L-1 2,4-D+0.05mg·L-1BA的培养基配方能较好的诱导福建茶种子的胚产生愈伤组织
背景:“升降相因”和“肺合大肠”理论均来源于《黄帝内经》,都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肺与大肠作为脏腑相表里理论中特殊的一对,一
北京市面临着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长期存在的现实约束,传统的线性工业生产方式必然加大北京市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在调结构、促增长以及强化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过程中的护理。方法:用CGMS对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d动态血糖监测,并由专人护理。结果:35例患者监测期间耐受良好
抽动障碍(T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疾病,多见于5~10岁儿童,少部分持续至成人,男女比例约4.4∶1,我国TD患病率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