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BDS--2/Galileo混合双差相对定位模型应用于短基线精密定位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ther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频多模GNSS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全球GNSS数据资源变得愈加丰富,将这些多元化的导航定位信号综合地利用,可有效提高GNSS定位的可靠性、可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各个导航定位系统之间的融合应用。近年来,随着美国GPS、中国BeiDou(BDS)、欧盟Galileo等系统的日趋完善,多系统多频率组合相对定位成为研究的热点,特别在2012年12月北斗系统开始为亚太及周边用户提供区域服务以及2016年12月Galileo开始提供初始服务以来,基于GPS/BDS/Galileo数据的混合相对定位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多系统组合相对定位模式是在各个系统内选择独立的参考星,在系统内部形成双差观测值,称为标准双差模式;而另一种是在几个或多个系统中选择一颗共用的参考星,在系统内和系统间组合形成双差观测值,称为混合双差模式。采用混合双差的多模多频相对定位将会增加可用卫星数和双差观测值,如果将其产生的差分系统间偏差参数作为先验信息进行改正,混合双差模式将会改善定位模型强度和定位性能,从而体现出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目前,由于GLONASS采用频分多址的信号体制,与其他系统采用的码分多址不同,所以很少有GLONASS与其他系统组合的混合差分定位研究。但对GPS/BDS或BDS/Galileo双系统重叠频率上进行混合差分的研究较多。另外针对三系统混合双差研究较少,对三系统组合混合差分定位的研究不仅能体现全球GNSS互操作性,而且在高截止高度角的情况下,三系统组合可增加可见卫星数目及增加观测数量,从而提高定位性能。
  基于此,本文对单/双频GPS L1/L2-BDS B1/B2-Galileo E1/E5a混合双差相对定位模型算法进行了研究,并选择零、短基线数据进行试验,对不同系统、频率及高度角情形下的模糊度首次固定速度和定位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多星座GNSS之间如何有效地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论文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
  (1)对国内外标准/混合双差相对定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介绍了不同学者对GPS、BDS、Galileo重叠/非重叠频率混合双差相对定位的研究;对GPS/BDS/Galileo三大导航系统的发展、时空参考基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利用GNSS非差非组合观测方程推导出标准双差模式的观测方程。介绍几种在相对定位中常见的随机模型。
  (2)推导了单/双频GPS L1/L2-BDS B1/B2-Galileo E1/E5a混合双差相对定位理论模型,提出了频率不一致时,重新组合待估参数的策略,得到具有整数特性的双差模糊度和参数重组后差分系统间偏差(DISB)参数;描述了序贯平差的参数估计策略以及采用L舢ⅥBDA方法对模糊度进行固定的原理和方法。
  (3)选取澳大利亚Cunin大学的零/短基线GNSS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对GPS、GPS/BDS标准双差、GPS/BDS混合双差、GPS/Galileo混合双差以及GPS/BDS/Galileo混合双差在定位精度、模糊度固定速度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模糊度首次固定时间方面,使用混合双差联合多系统、多频率数据可以有效加速模糊度固定,这一特点在高截止高度角时更加显著,例如当高度角达到25。时,采用GPS/BDS/Galileo混合双差时,短基线单/双频情况下平均1~2个历元就能实现模糊度首次固定,相比单系统有着较大的优势;此外GPS/BDS混合双差也会随着高度角上升体现出比标准双差在模糊度固定速度方面的优势。在定位精度方面,低截止高度角情形下,由于各系统可见卫星数充足,单/双频多系统组合较GPS单系统定位精度有一定的提升,但差别仅在毫米级,比如在高度角5°~15°时,短基线多系统比单系统水平方向提升约为25%~30%,在高程方向上提升约为19%~26%。当高度角升高至20°~25°时,短基线情形下,单频GPS/BDS/Galileo混合双差、GPS肥DS标准双差、GPS/BDS混合双差、GPS/Galileo混合双差分别较GPS单系统在水平和高程方向的精度都有明显的提升,水平方向上提升约为33%~50%,高程方向上提升约为23%~38%,但是其他组合模式混合双差与GPS/BDS标准双差精度相当,提升效果不明显。
其他文献
获取GNSS卫星精密轨道是GNSS应用的前提。尽管目前基于全球站的GNSS精密定轨(POD)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如何减少地面跟踪站数量以及进一步提升GNSS轨道精度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对GeostationaryEarthOrbit(GEO)卫星,由于其独特的高轨道及静止特性,轨道精度只能达到米级或分米级。通过引入低轨卫星(LEO)的星载GNSS数据,利用低轨卫星的高动态性改善GNSS卫星几何
学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非接触测量,高分辨率、高精度、高效率,数字化采集,信息全面等优点,逐步应用于数字城市、虚拟考古、地形测量以及变形监测等领域。其中在变形监测领域,相比于传统变形监测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监测方法能高效率、高精度地获取扫描对象表面的完整信息。通过扫描获得的点云数据包含海量建筑物表面点的三维坐标以及灰度颜色信息,可以详细表达建筑物的表面信息,在建筑物变形监测和形变量分析过程中具有巨大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是国家全面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实现“以图管地”目标,保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现势性,满足国土部门对土地日常监管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土地变更调查方式为集中在年底进行统一变更,这种变更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获取的土地数据现势性较差,无法实时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集中调查工作量大,调查数据质量无法保证;调查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学位
第五次IPCC评估报告中提到,近百年全球海平面已升高0.19m,目前海平面升高速率还在继续加快,预计到21世纪末有可能再升高0.18-0.59m,这将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Stocker等,2014)。作为目前地球上仅存的两大陆地冰盖之一,南极冰盖的质量平衡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全球海平面变化机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对于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的定量研究集中在三大技术手段:输入输出法,重力
学位
在移动机器人智能化进程中,解决机器人在所处环境中的即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lylocalizationandmapping,简称SLAM)问题是一项重要议题,它是智能导航应用的关键。全局初始定位是导航应用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是路径规划等后续步骤的先决条件。路径规划是连接机器人环境感知与机械控制的重要模块。  针对嵌入式端激光导航中的三项关键技术:建图、全局初始定位与路径规划,本文作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日获取近3TB。如何对海量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高效的组织、管理和检索,成为了当前关注的重点。基于内容的遥感影像检索作为解决该难题的一种有效技术,具备较强的实际意义。  基于内容的遥感影像检索系统通常经过三个步骤,先对输入影像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与数据库中影像的特征进行匹配,最后按照特征相似性排序,返回检索结果。检索的难点在于遥感影像容易受到时间、季节、天气
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纷纷推出越来越多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采集变得更加容易。与传统的低分辨率和中分辨率遥感图像相比,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的混合像素减少了。纯净像元增多,地物之间拓扑关系明显,像元之间独立性的假设不再成立。首先,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包括更多的特征形状信息和纹理信息,但它所包含的光谱信息显着减少。传统的用于中低分辨率遥感图像变化的方法主要使用遥感图像中包含的光谱
室内自主跟随机器人是一种服务型机器人,其具有在室内环境自主移动并跟随目标的功能,在多个国民经济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典型场景如仓储运输、医疗陪护、日常跟随搬运等。室内自主跟随技术是目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且在若干关键技术环节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  本文针对机器人室内自主跟随中的实时行人检测、鲁棒跟踪、定位与环境感知三个核心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引入即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
学位
GNSS技术凭借其全天候、自动化、高精度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变形监测方法的缺陷。应用GNSS技术构建一种信息化、自动化的监测平台已成为变形监测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商业化的GNSS形变监测系统往往需要布设多台高精度多频多模接收机,导致监测系统价格昂贵,因此采用低成本终端能够有效降低监测成本。但低成本终端接收到的为单频数据,无法进行频率间的组合,且数据信噪比低,信号频繁失锁中断,难以得到高精度
湖泊的形成、扩张与收缩、消失及其引起的生存环境变化都反映了一定区域乃至全球的构造和气候事件。因此湖泊的保护与治理成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湖泊作为区域陆地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区域的水量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湖泊水量的动态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气候变化是引起湖泊水量动态变化的根本原因,而人类活动是湖泊水量变化的强化因素。湖区扩张或者萎缩的演化过程都会改变湖区原有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