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场所环境探析——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i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兴起,从记录文字到保存文字载体,从旧时代的沦灭到新时代的百废俱兴,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的图书馆,图书馆建筑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做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图书馆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图书馆的规模俨然成为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图书馆也在顺应时代的步伐,在管理、服务、技术和理念上不断改进。   场所精神理论是通过对场所空间内容诸如建筑、街道、标识、环境等的形成、发展的研究以及人对它的感知和体验,赋予建筑空间灵魂和生命,探讨场所在文化上对人们的影响力,追求人在身体和精神上与场所高度契合的状态,并最终创造出令人产生依赖感和记忆力的环境意象。图书馆不是一座简单的藏书和供读者学习的建筑实体,而是一个内容丰富,有文化气息的空间系统,是能与读者产生行为上交互和心灵上共鸣的场所空间。作为读者学习和交流的空间,笔者将高校图书馆对读者在其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各方面支持统称为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对高校图书馆场所精神的研究自然而然就演变成了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而空间服务又可以分为很多的方面和内容,所以本文就是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系统分析和论证。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类别,它的读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读者群体比较单一,但数量极其庞大。本文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区域作为一处典型的场所空间,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场所精神为理论支持,南京地区15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理论模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场所空间服务的现状,并结合作者本身及团队一段时间的工作体会和实证分析结果,总结了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特有的读者行为现象,阐明了读者行为对高校图书馆场所空间建设的重要性,并以凯文·林奇场所精神理论为研究主线建立理论模型,从方向感的确立、认同感的深入和归属感的升华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最后从美学的角度,分层次,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身体的感官到精神的升华,提出了设计建筑形式美、建设场所空间环境美、塑造场所空间文化美、促进行为交互和谐美以及营造“家”的氛围温馨美几点系统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资源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以提供信息资源为主要职责的图书馆在原来仅提供纸质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资源,且数字资源的比重越来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最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熟读而精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哲理。  然而,现在的校园,已经很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清吴敬梓撰,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刻本,16册,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巾箱本,钤有“心庵吉祥”白文方印。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年,卒于清乾
文明化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高效率的利用网络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网络计量学的提出使人们将视线放在网络
语文教学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开展的教学活动,它并不局限于语文课堂,而是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之中.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的全面普及,以各种新闻端口、资讯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能够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进行有效提高,实现其自我保护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意义入手,进而提出
伴随着新课改的步伐,我国对高中体育这门科目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格外重视.而在众多教学方法当中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其中脱颖而出,为此相关教育研究部分对合作学习理论及应用方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教学评价应向多向评价发展。本文笔者以自身的体验,从不同的方面阐释了如何高效实行多向评价,并提出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能为了更好地实施多向评价服务。  关键词:多向评价;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76  一、案例背景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明确规定:教学评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实力,更体现在社会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上,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直接带动生产力的提升,进而促进经济实力的增长。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正是基于此战略目标所提出,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落脚点,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正确的科学技术政策和方针的支持和引导。这就需要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进而制定出合理的发展途径,为战略性目标的
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段话"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中,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