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安壮族“芒那节”保护与开发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安壮族“芒那节”是壮民族祭祀稻神的节日,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隆安县的儒浩村、博浪村等地举行。壮族“芒那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壮族稻作文化延续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是研究壮族稻作文化的活化石。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人类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以及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对壮族“芒那节”的历史地理环境、文化内涵以及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壮族“芒那节”的保护与开发措施。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概述论文的选题缘起以及壮族“芒那节”的界定、壮族稻作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保护与开发的研究现状,提出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正文分为四部分。首先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对壮族“芒那节”传承与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详细记录了壮族“芒那节”的仪式内容;其次对壮族“芒那节”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分析了壮族“芒那节”所承载的鸟图腾崇拜文化、娅王崇拜文化以及稻米崇拜文化;再次对壮族“芒那节”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重点论述了再构建的文化空间——稻神祭开幕仪式,并指出了在当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壮族“芒那节”的保护与开发措施进行探索,从完善“芒那节”活态传承制度、开发隆安“那”文化产业、打造“那”文化精品旅游景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在壮族“芒那节”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丰富它的形式和内容,保护与传承是对壮族“芒那节”进行旅游开发的根本目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中国,艺术的地位和人们对它的理性认知也随之提高。2011年艺术门类的建立,无疑是中国教育和学科建设中"艺术"凸显其人文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标
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和互动的重要方式,却并非是唯一的方式。通过人们的穿着打扮、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空间布置等非语言的
汽车零部件即作为汽车产业的基础,又是影响汽车工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汽车的零部件标准化则承担着汽车零部件行业向前稳健发展的重任,亦是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汽
<正>2012年6月11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开幕式上,郑榕、苏民、蓝天野、林兆华、顾威、任鸣、濮存昕、杨立新等人艺艺术家,来自中国内
<正> 详细地描述了红赘螫虾的繁殖习性,研究了红螯螯虾的胚胎由受精到孵化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发育过程,探讨了各种人控恒温和自然水温对红螯螯虾胚胎发育周期、各发育阶
会议
通过细化购彩态度和整合购彩行为,构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体育彩民购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同时,对体育彩民进行实证调查验证假设模型。结果显示:购彩态度、购彩主观规范和知
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由血缘和地缘关系组成的一个“熟人社会”,人们的行为主要靠道德伦理来调节和规范,人际关系依赖熟人间的人情来维系,是一种伦理型的人际关系。
目的探讨口腔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用替硝唑、头孢曲松钠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口腔颔面部间隙感染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甲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