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虚无主义——试论马克思对虚无主义的超越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无主义已然降临,并成为大众话语或主流思潮。现代人深受着虚无主义的侵害,社会理想、道德信条滑坡,意义世界严重疏离,人处于无信仰的深深忧虑与不安之中,却又安于其中。作为一种思想史事实,虚无主义与两种传统思想相关。一些学者将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关联,认为虚无主义的根子在于形而上学关于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二分,克服虚无主义就要拒斥传统西方形而上学。另一些学者认为当下历史主义思想适应了多元化、相对化,拒绝一切崇高价值而导致了虚无主义。无论源于何种传统,其结果都是意义的信仰之维缺失,寻找意义以及重新确立意义的方式是为根本。针对以往学者囿于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而未能走出虚无主义困境,马克思着眼于现实生活世界,对实践、“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共产主义理想的阐述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变革传统思维还原人之生存本真意义的突破口。
  文章第一章对虚无主义进行概念溯源、含义定义,指出虚无主义从本质上指涉着对传统的绝对意义、价值的否定。同时从形而上学与后形而上学尤其是历史主义两个方向分析虚无主义的思想缘由。第二章结合西方学者的判断:马克思主义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分析马克思早期的本质主义思想所蕴含的虚无丰义色彩,并随着其思想的成熟,对当代工人阶级的“无家可归”命运和“理性王国”虚幻性的批判逐步走向对虚无主义的正视。第三章,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感性实践活动、社会历史的条件性、过程性、生成性及其与人的生活的统一,将传统形而上学的意义悬设归于现实生活中,并且赋予历史进程以意义与价值。人之自由不是天生绝对而是受着必然性的约束,共产主义理想也不是乌托邦而是社会的结构与历史的运动。第四章,主要反思西方学者:尼采、海德格尔、施特劳斯对虚无主义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对比,马克思依据个体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将普遍价值、意义根植于“人类社会”中,在历史中展现为共产主义理想,超越了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实现了人之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其他文献
法律解释是司法过程的重要环节,同时作为法律解释思维方式的类型化思维,与逻辑学的课题(思维形式)紧密相关。本文正是从逻辑学的角度考察类型化思维的一种尝试,针对类型提炼过程中所面临的价值判断问题与模糊现象,提出一种逻辑学的初步解决设想,即建立价值演绎系统以及充分发挥模糊集合论的功能。  由于法律以文本的方式出现,因此在适用之前必须经过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非单方面的文本诠释,而是始终针对着实际发生的事实
学位
路易·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马克思的著作。以自己的视角批判将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结合以及苏联式的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哲学体系,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解释与新观点,从而产生了以他为代表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反对马克思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这一说法。在阿尔都塞眼里“倒过来”体现在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和由辩证法理论体现出来的历史观的颠覆上。黑格尔辩证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这位19世纪的英国政治哲学家在自传中这样描述他的经典之作《论自由》(On Liberty):它是一部致力于发掘多样性真理的教科书,它所宣扬的正是"丰富多样的性格类型,以及允许人类本性向无数矛盾的方向充分自由地伸展对于人类及其社会的重要意义"。不只是密尔自己这样看。一直以来,包括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在内的诸多学者也认为,
学位
本文是对德国现象学家埃迪·施泰因同感现象学的专题研究。本研究的主体由引论、第一、二、三章和总结部分组成。  引论部分首先关注了施泰因思想总体发展的分期及其现象学时期的主要思想,继而介绍她探讨同感问题的缘起、主要的著作以及这一问题在她现象学乃至哲学思考中的总体位置。如果说施泰因的“生命项目”是“对人格的分析”的话,那么对于同感的关注和发展也是贯穿施泰因一生的。同感问题不仅构成其现象学研究的开端和基础
《老子》全书虽仅五千言,但却内容丰富、思想深透。千百年来,人们从兵法、哲学、养生、政治、以至经营管理等各个角度去解读,均能有所收获。且不论老子当年著书的初衷如何,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恰恰折射出了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本论文拟从美学角度去解读老子思想中蕴含的生态审美观,以现代美学理论为参考,系统地分析和全面地审视老子思想中的生态意蕴和美学底蕴,阐释其在建构中国美学体系和解决现代社会严峻的生
学位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罗伯特·金·默顿的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科学、知识、社会问题及政策等诸多领域。默顿因为在批判传统功能主义以及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经验功能主义,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以及提出的介于宏大理论体系与经验研究之间的“中层理论”。  默顿的功能主义以结构功能分析为理论基础,以经验研究为特征的范式,为人们科学理解社会运行提供了成功的范
学位
近几十年来,用现代量词理论的手段研究自然语言成为逻辑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广义量词理论作为自然语言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逻辑学和语言学研究者开展此类研究的必备工具。这两方面的核心论题是量词的表达能力问题,这也是广义量词理论领域的基本问题。据此,本文主要集中在广义量词表达力这个问题上,并就几个相关议题进行讨论,以挖掘自然语言中蕴藏的丰富逻辑题材:  首先,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核心主题——广义量词的表达力问
学位
对傅山哲学思想的研究探讨,以往学者更多侧重傅山批判理学的立场,从其反奴性、推崇个性解放等角度展开,而忽视其思想的创见。有学者也对傅山“泰初有无”之本体论、逻辑观、伦理观、认识论、自然人性论、社会历史观等做分别探讨,但没有能寻出一个一贯的思想线索作指引与连接,给人一种傅山思想不成系统、支离破碎、缺乏创建的错觉。  本文通过对傅山思想的研究分析,试图从傅山针对理学的“天理”概念提出的“无理”范畴为视角
学位
传统中国儒家学术大致可分为汉学与宋学两派,汉学又分今文学与古文学两派。宋学重在从内在心性出发而建构起儒学形上学,汉学则重在运用考据、训诂方法解读传统儒家经典。古文学尊周公而重在解释周朝礼乐文化制度,今文学尊孔子重在阐发传统经典的微言大义。公羊学之“《春秋》新王说”就是今文学阐发孔子微言大义从而为万世立法的代表,是儒家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具体表现,将《春秋》置于专制君主的权力之上,限制王权而实现儒家士
学位
异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概念,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不懈追求注定使其成为人们永远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在当下这样一个异化与每个人如影随形、异化程度与过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时代,深入探究异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文本解读、历史追溯、归纳分析等方法,研究哲学史上明确提出异化问题的思想源头——卢梭的异化观,进而分析卢梭异化观对马克思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近代以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