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审前分流问题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立案登记制和法官员额制的确立和实施,两级法院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面临着沉重的审判任务,“案多人少”冲突日益加剧。为解决这一问题,立法和司法实践都对民事案件审前程序制度及审前分流机制的构建予以极大地重视。目前,我国审前程序功能性缺失问题严重,无法有效的发挥纠纷解决和案件分流作用。严格讲,我国民事诉讼只有“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审前程序并未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独立存在。构建民事案件审前分流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科学的民事案件审前分流机制才能有效缓解我国“案多人少”的现实困境,合理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平衡,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本文结合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特点及现状阐释了我国民事案件审前分流制度现状。随着立法上的不断重视,司法实践中各个法院也在不断探索尝试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应建立并落实民事案件审前分流机制,在审前阶段树立诉非分流、繁简分流、程序分流的民事案件审前分流理念,坚持民事案件审前分流的基本原则,落实相应的配套制度。在明晰民事案件审前分流制度的基本理念及理论机理情况下,探索更为合理科学的机制框架设计、运行机理,并对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做法。从应然角度分析论证如何结合现有民事诉讼制度设置分流主体、分流标准、分流流程,对此,法院、当事人、律师在机制运行中分别扮演哪些角色?应享有哪些权利负有哪些义务?从实然角度,民事案件审前分流机制的实际运行状况如何?能否实现预设目的?机制运行不畅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及原因何在,都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另一方面,重塑程序分化构造要求对各个程序进行不同的功能定位。比如小额程序、简易程序的定位更多的是对当事人的指导指挥功能,在充分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情况下,更多的是法院命令当事人及时地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否则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程序上的不利后果。要求当事人配合法院完成诉讼会提高审判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改变以往仅仅要求法官在更短审限内完成审判工作的一贯做法,形成良性循环。完成民事案件审前分流制度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及时有效的化解纠纷;扩大非讼程序的种类和适用范围,激活现有制度,避免非讼程序虚置而无法发挥应有功能;创新多样化送达方式,善用网络送达、电子送达方式切实解决送达难问题。只有各个环节相互支持、各项制度相互配合才能切实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正> 引言 《今日说法》栏目播出过这样一个案例:某女士向法院诉称某男士曾经借其债券28万元,并出示有被告签名的借据为证,请求法院判令该男士返还债券及利息。在该案中,该女
为探讨贝叶斯方法在浮动式核电站事故风险分析中的适用性,通过相关调研、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总结浮动式核电站事故风险因素分析的特点,即有限的空间布置,搭载平台与环境的
午后阳光明媚,鹭岛海风徐徐飘来,坐落于厦门海边的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古典钢琴音律阵阵传入耳畔……伴着如此艺术的情韵,校长杨鸣教授应邀前来分享他“钢琴演奏与制
研制了一种兼具测量和通信功能的10KV配电网故障指示器,该指示器用于10KV配电架空线路,不但具有发生接地或短路时翻牌指示的功能,指示器中还设计了通信模块和电流及温度测量
医药企业内部的自主研发很难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高校和研究机构则是创新药的源头,但他们不擅长产业化,所以,创新药的技术转移成了产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创新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折射出马克思毕生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真正解放的追求、探索与实践。聚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的"形成历程""形成缘由""现实意蕴",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和推行,医院经营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前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已受到挑战和冲击,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顺应新医改政策的发展,以社会效益为最高
设计数据是制造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源头数据,设计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很大程度决定了整个PLM系统的应用效果。据此,研究了在设计过程中物料信息的产生及在PLM系统中的
<正>关节炎(Arthritis)在哺乳仔猪和生长猪当中较常见,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所涉及的病原包括猪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is),猪副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大肠杆菌
1980年9月,正式出版了我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一卷,与此同时,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宣告了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的建立,从此,我也就正式从原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