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并初步分析其在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靶向药物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16例良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组织(A组)、1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组织(B组)和6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C组)的VEGFR--2和PDGFR-α表达进行检测。高倍镜下观察不同组别VEGFR-2和IPDGFR-α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和强弱程度并进行评分,使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比较VEGFR-2和PDGFR-α表达在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之间,以及与肿瘤功能状态、肿瘤大小、单发多发、恶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取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均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VEGFR-2在所有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良性肿瘤中多为弱阳性表达,在恶性肿瘤中多为阳性、强阳性表达,在正常肾上腺髓质中为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比较各组间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R-2在副神经节瘤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嗜铬细胞瘤,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VEGFR-2在肿瘤不同功能状态、单发多发、大小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原发灶及转移灶亚组间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PDGFR-α在良性、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及正常肾上腺髓质中均多为不表达或弱阳性表达,比较各组间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DGFR-α在肿瘤不同部位、不同功能状态、单发多发、大小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原发灶及转移灶亚组间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VEGFR-2表达水平可作为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鉴别的参考指标之一。推测VEGFR-2表达水平的上调在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VEGFR-2可能是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靶向药物治疗的靶点之-2、PDGFR-α不能作为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鉴别指标,可能在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不起主要作用,不是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靶向药物治疗的主要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