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抗争中的话语赋权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此起彼伏的环境抗争事件,是探讨转型期语境下社会变迁、媒介革新与公共治理等宏大主题的珍贵标本。而依托网络媒体所开展的话语抗争,恰恰又成为检视本土环境抗争事件的关键。抗争话语生产、抗争权力生成、抗争目标达致共同串联起抗争性话语实践的逻辑理路,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本土环境抗争的一般面貌。这其中,因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与建设而引发的群体抗争(以下简称“反焚运动”),在本土环境抗争中占比较大,并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本文以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爆发的“反焚运动”中,底层抗争者基于网络生产的抗争性话语为研究对象,基于话语政治的分析视角,依循“话语-权力”的研究路径,重点检视在该案例中,底层社会群体是如何通过抗争性话语实践来生产和整合舆论,进而影响政府的环境决策。本文发现,抗争者运用网络所赋予的技术可能性积极开辟话语空间,进而在策略性框架的整合下,灵活征用诸种修辞机制,实现抗争性话语的系统生产与广泛播散,最终生产出对抗政府环境决策的强大权力——社会舆论。具体而言,意指概念、语境、隐喻、意象与接合是抗争性话语所特别征用的修辞机制。对修辞机制的精巧操演使底层抗争者以灾难化的言说建构起“想象的受灾共同体”,以戏谑化的表达生产出抗争所需要的合法化动机,从而达到“凸显环境威胁”、“消解官方权威”的修辞效果。本文认为,底层环境抗争遵循着“话语赋权”的逻辑。环境决策的“谈判桌”可以被视为各方权力博弈的场域。转型期中国民意表达的“结构性机会”实质供给不足,“制度赋权”的缺席使社会底层转向“话语赋权”,寄希望于通过抗争性话语的生产与传播,凝聚起广泛的舆论压力,使环境决策向己方倾斜。“话语赋权”为社会底层的民意表达提供了“另类空间”,但这一抗争逻辑说到底只是一种“畸形的民意表达”,其“在场”恰恰表征着“制度赋权”引导下理性而有序的公共参与的缺席。在抗争性话语实践中所潜藏的“民粹主义”倾向,严重压缩了官民沟通的话语空间,也常常使环境抗争朝向难以控制的群体性暴力转移。因此,只有不断完善民意表达与政策回应的长效机制,让底层社会充分参与到环境决策中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环境抗争”向“环境共治”的转化。
其他文献
攸县峦山镇《2005-2015年毛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峦山镇位于攸县东部,属边远山区镇,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87万公顷,其中竹林面积4700公顷。但由于受资金
期刊
郭店楚简<语丛四>中有"善使其下,若(虫拜)蛩之足,众而不割,割而不仆."句,旧读"割"字为"害",本文认为"割"字读为本字亦通.<唐虞之道>有"窮=不(里匀)"句,本文读为"身穷不困".<
近年来,由于测量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应用能力为导向,培养社会岗位高素质全面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使《工程测量》这门课的教学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值得探究。本文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以便更好的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与市场需求接轨。
园艺植物在品种、生长环境等方面对各种因素的需求各不相同,对于光照强度的需求也同样如此,园艺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表现出了不同的生长习性和生理表现。因此,本文将针对
“境脉”驱动下的化学课堂,应以特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能突出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动态生成空间又一脉相承的教学情境,从情境中衍生出问题与任务,以问题的
【正】 太原电信局作为山西省通信的“龙头”,在全省邮电通信跨世纪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太原市电信局局长刘永斌,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对太原电信的现状和今后的发
镇馆之宝虎座鸟架鼓上,卧虎为座,鸣凤背鼓,凤高大轩昂,虎矮小瑟缩,反映了楚人崇凤贱虎、浪漫不羁的真性情。$$ 禹分九州,始有荆州。它上承中原,下纳蛮夷,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
报纸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地成熟深入,在分析大连地区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运作模式和支持政策的同时,为全国其他院校提供借鉴与参考,为在十二五期间深化
红豆树属于国家保护珍稀树种,随着近年来的环境恶化以及过度开发,野生红豆树近于灭绝。而杉木也由于过度种植导致土壤地力枯竭,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很多国家和地区林业专家
本文是以传统训诂学的方式对上海占籍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沦)》第1—5简简文的逐句训解。训解中,在求其通的同时,对《诗论》的作者以及一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