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政策实施的积极效果有目共睹。但是,人们却忽视了在政策实施的背后其实是风险暗涌。随着计划生育的全面贯彻,中国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家庭承担着人口总量风险碎化和转移的责任,却又将面临着碎片化风险的大规模爆发。独生子女一旦因疾病死亡或因意外身故,整个家庭将坠入绝望的深渊。这不仅带给失独父母经济和心理上的巨大打击,从长期来看,更严重影响他们的可持续生计。不幸的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周期的拉长,失独家庭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失独群体。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失独家庭总量已经超过百万,并且逐年增加。失独群体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者和响应者,不应该独自承担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更不应该独自面对未来经济、生活特别是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新的社会风险。国家和政府有责任关注和保护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而建立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更是应有之义。对于失独群体社会救助制度进行研究,不但能够推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而且对于探索中国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紧紧围绕失独群体的生存现状和当前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现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希望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来研究构建失独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路径选择。本研究的主要观点:(1)失独群体,一个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弱势群体,在经济、日常生活和精神方面遭受困境,并且面临着养老和医疗两大风险;(2)当前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是却存在着碎片化、水平低、单一化、滞后性和定位不明等缺陷;(3)构建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风险,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4)构建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应遵循公平性、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多样性、政府主导、施救与自救相结合等原则;(5)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包含经济救助、日常生活救助和精神救助;(6)在构建失独群体社会救助制度时应当注意资金来源、城乡二元化以及将来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