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族国家建设:基于中国与苏联的历史比较分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gang82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历史比较方法解释了社会主义体制下国家民族主义的版本变迁。问题提出基于相关文献的三个弱点:经典民族主义社会学重描述轻解释,或者只从整体上解释民族主义兴起、却不能解释民族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关于“新民族主义”的研究较多关注民间社会运动和官方外交,较少关注政治精英对内型塑民族国家的过程和手法;国家社会学、国家形成研究虽然强调了国际竞争在民族国家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却忽视了政治精英认知的角色,从而在解释上陷入“刺激-反应”的机械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因变量层面,本文运用格林菲尔德“普遍主义-特殊主义”的社会学分析框架,区分了技术-意识形态、技术-传统文化、文明-意识形态、文明-传统文化四种国家民族主义类型。在自变量层面,作者提出了“国际竞争-精英认知”模型,从斯大林体制的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精英认知互动这一角度解释四类国家民族主义的生成和变异。作者的结论是,经典体制国际竞争力的下降推动了技术-意识形态民族主义的削弱,而精英对体制竞争力不足的不同认知又衍生出了其它三种民族主义。在本文中,作者揭示了三种机制:社会主义精英型塑民族国家的机制、民族主义在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变异机制,以及全球化进程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过程的机制。
其他文献
在现代生产技术条件下,已经成为企业员工主力军的80后知识型员工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强,掌握着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1949到1956年G企业的档案材料为主,辅之以5名老职工的访谈资料,分析新政权在企业中权威建立的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政府的工作重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强劲发展并未直接的带来我国民族问题自然而然的解决。相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深刻转型阶段,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区域民族宗教问题
4月24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郭声琨,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杨道喜到右江矿务局了解矿井资源勘查、开发情况和煤矿工人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嘱咐工人们时刻牢固树立安
伴随着快速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人口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由此引发的老龄问题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老龄妇女数量众多且问题存在特殊性,其生活的质量和满
“社会建设”或者说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需要正视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资源提供方和资源需求方之间存在的制度性断裂的问题。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NPI最主要的两项业务(孵化器和
ZDⅢ41—4G型锥形电动机轴主要应用于控制电动葫芦起升的电动机中,本文主要针对ZDⅢ41—4G型锥形电动机轴现有的工艺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引进先进设备,进行经济成本和加工效率
本研究考察的是中国村落社会初级关系圈中的身体暴力现象,即发生在家庭成员、亲戚、邻里等亲密关系/熟人之间,涉及身体伤害的暴力事件。这些暴力事件常常与纠纷、争吵、委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社会发育程度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悬殊较大。国家如何治理一个异质性社会,不但是一个宏观的国家与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微观权力技术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考虑发展高速铁路工程,并从2003年起迅速建设成了规模位于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网络。然而,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运营安全、融资债务、上座率低等问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