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定河是北京地区的第一大河,境内全长170km,承担着首都防洪、供水和生态三大重要功能。上世纪80年代,永定河(北京段)出现了河道断流、周边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恢复永定河的重要功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采用中水回用、雨水综合利用等方式开展了永定河补水生态重建工程。本研究围绕永定河补水量定量、地下水位恢复过程可能出现的对地下建筑物稳定性影响等问题,采用CHEMFLO-2000软件计算了河道的入渗补给量,并用GMS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对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预测河道治理前后入渗对地下水的影响,开展了河道治理前后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影响研究,沿着河道进行了系列原位水文地质试验,从而为河道治理提供技术和管理决策支持。 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 (1)在永定河河道开展野外原位渗水试验,获得了河道包气带浅层(20cm左右)、深层(2m左右)的垂向入渗系数、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弥散度等参数。其中根据河道岩性特征,在莲石湖地区和大宁水库地区设计了六组河道双环试验,结果表明两地区河道浅层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平均约为1.09m/d和0.75m/d,莲石湖渗坑和热电厂渗坑试验表明,莲石湖地区河道下1.5m深处垂向渗透系数约为5.92m/d,热电厂地区河道下2.2m深处垂向渗透系数约为2.08m/d,莲石湖地区包气带垂向渗透能力较强。永定河卢沟桥栏河闸北侧河道弥散试验表明,研究区含水层介质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渗透系数约为20m/d,弥散度约为6m。 (2)河道包气带入渗模拟结果表明,河道正常蓄水、设计防渗条件下,莲石湖、门城湖、晓月湖和宛平湖四湖入渗总量为746.585×104m3/a;河道正常蓄水但不做防渗条件下,四湖入渗总量为45919.19×104m3/a;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提供了上边界条件。 (3)在充分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区原位水文地质试验以及河道包气带入渗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概念模型。采用数值模型软件GMS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经识别和验证,确定了研究区较为合理的参数分区及赋值。 (4)采用灵敏度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方法对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渗透系数最敏感,其次是给水度、河道入渗补给强度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蒙特卡洛方法的随机模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机水位的平均变化标准差为1.8,95%概率区间的水位上下限上下变幅平均值为7.12,现建立的模型较为可靠,可用于预测分析。 (5)永定河治理中是否采取减渗措施,地下水变化差别很大。不减渗治理的情况下,河道正常蓄水,部分地区已经超出控高水位,将威胁部分地下工程,减渗后河道入渗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回补作用,对河道进行减渗治理是必要的。研究区河水与地下水联系密切,河水一旦污染,将很快威胁地下水环境,故应关注河水水质安全,保护地下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