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投饲模式的黄颡鱼养殖塘生态健康及养殖效能评价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广西桂林市小池塘农牧公司8区的A1、A2、B1、B2、C1、C2、D1、D2和E1共9口生产性黄颡鱼养殖塘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周期间歇饥饿方式投饲,共设A、B、C、D4个实验组,间歇饥饿周期分别为3天、5天、7天和10天,每组1个重复,另以一口“正常投饲塘”为对照(E组)。通过定期监测分析各实验塘生物及主要理化因子,以及实验末期黄颡鱼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投饲模式组实验塘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及养殖水体水质主要理化因子动态变化,评价各组塘生态健康状况以及黄颡鱼养殖效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p H、SD、WT、CODMn和DO为黄颡鱼养殖塘主要水质指标。分析主要水质指标发现,饥饿投饲间隔时间越短越有利于调控黄颡鱼养殖塘的p H环境。在实验周期内,各实验组塘水质多呈弱碱性,其中A组(间隔3天饥饿)p H值平均值最低,达8.04,比D组(间隔10天饥饿)、C组(间隔7天饥饿)和B组(间隔5天饥饿)分别降低1.87%、2.36%和2.61%。2.在4组实验塘中,D组浮游植物丰富度(属数)最高,达40属,比B组、D组和A组分别提高7.5%、10%、15%,比对照组提高10%;浮游植物生物量为C组最高,比B组、D组和A组分别提高46.15%、3.08%、16.92%,比对照组提高27.69%;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组为B组,比C组、D组和A组分别提高52.98%、37.23%、42.25%,比对照组提高33.12%;浮游动物属数最高为A组,比C组、B组和D组分别提高15.79%、37.23%和42.25%,比对照组提高33.12%;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为C组,比D组、B组和A组分别提高46.15%、3.08%和16.92%;浮游动物密度最高为C组,比B组、D组、A组分别提高36.49%、48.70%、59.62%,比对照组提高65.73%。在浮游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总体水平上,C组(间隔7天饥饿)﹥A组(间隔3天饥饿)﹥B组(间隔5天饥饿)﹥D组(间隔10天饥饿)。3.以水体营养状态重要指标之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评价各实验组塘水质,在D’水平上,4个实验组中,A组最高,达1.44,B组最低,为1.39,A组比D组、C组和B组分别提高0.21%、1.60%和3.41%;在H’水平上C组最高,达3.63,D组最低,为3.27%,C组相较于A组、B组、D组分别提高5.52%、8.00%、9.68%;在J’水平上C组最高,达0.83%,D组最低,为0.77%,C组比A组、B组、D组分别提高4.57%、5.29%、8.05%。基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水质评价,总体上C组塘(间隔7饥饿)水质优于A组塘(间隔3饥饿)优于B组塘(间隔5饥饿)优于D组塘(间隔10饥饿)。4.以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各实验组塘水质,A组、B组和C组塘水质健康状况较佳,其次为D组塘,对照组塘水质状况最差。P-IBI分值从大到小依次为B组﹥A组﹥C组﹥D组。B组塘P-IBI分值平均值比A组塘、C组塘、D组塘分别提高4.60%、6.75%、10.90%。基于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水质评价,总体上B组塘(间隔5饥饿)水质优于A组塘(间隔3饥饿)优于C组塘(间隔7饥饿)优于D组塘(间隔10饥饿)。5.灰色关联分析表明,WT和CODMn是与P-IBI分值关联最紧密的水环境因子,p H分值与各投饲模式塘的P-IBI分值的关联性相对较低,其中水质状况最好的B组塘P-IBI指数值与水质因子关联度排序为TN﹥TP﹥WT﹥SD﹥CODMn﹥Chla﹥DO﹥NO2-N﹥BOD5﹥p H﹥NH3-N,水质状况最差的D组塘P-IBI指数值与水质因子关联度排序为WT﹥TN﹥CODMn﹥TP﹥NH3-N﹥DO﹥BOD5﹥Chla﹥SD﹥p H﹥NO2-N。与对照组比较,不同间歇饥饿投饲模式对黄颡鱼养殖塘水质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鉴于本研究中养殖载体塘面积较大(每口塘面积均大于10000 m~2),且均为常规生产性池塘,本养殖水体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对制定黄颡鱼养殖塘健康状况改良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间歇饥饿投饲有助于激发黄颡鱼的“补偿生长”潜能。在体重和体长增长水平上,C组塘黄颡鱼获得较好的补偿生长效果,其次为D组塘、B组塘和A组塘。不同间歇周期饥饿投饲模式比较,C组塘(间隔7天饥饿)日体重增长率比D组塘(间隔10天饥饿)、B组塘(间隔5天饥饿)和A组塘(间隔3天饥饿)分别提高32.27%、11.52%和8.54%,日体长增长率水平上,C组比D组、B组和A组分别提高0.27%、0.08%和0.03%。7.投饲模式B组(间隔5天饥饿)能在降低黄颡鱼饲料能耗的同时提高养殖生态效益,其黄颡鱼饲料系数为1.45,比A组、C组和D组饲料系数分别降低5.84%、9.94%、12.65%;养殖水体达“III类”水质,符合“集中式生活用水地表水源地保护区及鱼虾类越冬场等用水”标准,水质综合状况优于A组塘(间隔3天饥饿)、C组塘(间隔7天饥饿)和D组塘(间隔10天饥饿)。8.不同周期间歇饥饿投饲对黄颡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1)B组(间隔5天饥饿)的抗氧化酶活性均最高,其SOD和CAT活性分别为108.23U/mgprot和607.62U/mgprot,相较于C组、A组、D组分别提高7.12%、11.48%、10.12%和0.74%、3.51%、6.44%。(2)C组(间隔7天饥饿)的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蛋白酶(TPS)等消化酶活性最高,分别为0.93U/mgprot、85.85U/mgprot、246.022U/mgprot,相较于D组、B组、A组AMS活性分别提高1.01%、23.66%、27.95%,LPS活性分别提高0.23%、0.72%、9.70%,TPS活性分别提高7.00%、10.06%、16.13%。
其他文献
报纸
"细胞因子风暴"发病机制复杂,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疾病迅速加重、恶化,死亡率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乃至死亡,与其体内爆发"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制定了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中医药方案,中医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治疗优势而受到了关注。基于"细胞因子风
期刊
深海油气管道在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深海油气管道长期暴露于恶劣的海洋环境当中,其表面易形成宏观缺陷和应力集中;在交变海流等循环荷载作用下,易引起深海管道的疲劳损伤和失效破坏,从而引起工程事故。基于压磁效应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通过在线监测铁磁性材料附近的压磁磁场信号来检测材料的缺陷损伤,由于其具有灵敏度高,能够预判早期损伤等优点而在近些年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目前对于基于压磁效应的无损
学位
岸坡是海岸带重要的地貌单元,是受海洋作用强烈的地方,砂质岸坡对外界作用尤为敏感,在海洋动力与不合理人类活动作用下侵蚀严重,引起海岸带退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针对砂质岸坡土体的加固尤为重要。但由于建造成本与环保要求,传统的岸坡侵蚀防护技术应用受限。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robial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以其
学位
频率法的原理是利用人为激振,并通过拾振器拾取振动信号,经过傅里叶变换和对应关系,进而求出吊杆索力。因其操作便捷,原理简单而作为吊杆拱桥索力测量的重要方法。但实际工程中的吊杆情况较理论模型相比更加复杂,吊杆索力的测试环节也包含着诸如吊杆减振器安装、短吊杆受力复杂和剪切变形等因素,在传统索力公式无法精准求解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成为必然。1)分别依据弦、无轴力欧拉-伯努利梁和含轴力欧拉-伯努利梁的振动理
学位
砂土作为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颗粒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以及工程实践中。作为典型的离散颗粒材料,砂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与砂土微观结构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砂土所受的应力路径非常复杂。在交通或者地震荷载作用下,砂土单元不仅主应力大小会发生改变,主应力轴也会发生旋转。在复杂应力路径下,砂土的宏观力学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结构变化。然而,传统的三轴试验无法复现砂土在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力学响应。尽管空
学位
统计和试验表明边坡失稳现象一般都是由降雨导致的,这在含裂隙边坡当中更为突出。裂隙的存在为降雨入渗提供了优势通道,导致降雨产生的径流部分进入到裂隙中,一方面这将增大裂隙处水头压力,裂隙处水头的增大将会导致土壤入渗强度的提高,同时由于裂隙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这也将导致坡面水快速从地表流动到土壤深处,增大深部土壤的含水率。土壤的含水率增加会导致土壤基质吸力的削减进而使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对边坡整体的稳定
学位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性能优越,在工程建设中已有广泛应用。但结构在服役环境中易受到氯离子等腐蚀介质的侵蚀,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因钢筋锈胀而开裂,结构锈蚀后刚度和承载能力将严重退化。钢筋混凝土结构自服役后还将受到恒荷载、长期堆载等形式的持续荷载作用,持续荷载引起结构长期变形、开裂、混凝土徐变,材料和结构性能逐渐劣化。工业建筑、桥梁、码头等工程结构常承受反复荷载作用,在锈蚀和持续荷载引起的劣化作用下结构更
学位
在面临能源危机的今天,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而能源桩刚好可以通过对浅层地热能的利用而解决建筑能耗中的制冷和供暖问题。目前对能源桩换热的评价方法尚未形成规范,并且能源桩换热产生的热应力以及换热过程中由于桩身及土体受热变化导致桩土相互作用对桩体承载能力特性的影响仍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针对能源桩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离散元法。并利用建立的能源桩离散元模型对不同工况下PHC能源桩的换热
学位
在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基础工程施工工期通常约占整个工期的一半,运输量占整个工程的60%,费用占整个工程的15%~35%。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选型的合理与否,是决定输电线路项目可行性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对于山区岩石地质条件,岩石锚杆基础是目前使用广泛的基础型式;而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存在着大量上覆土厚、下覆基岩工程性状好的复合地层,随着线路建设经过此类地层,岩石锚杆基础由于锚杆长度和单锚抗拔承载能力限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