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和外交”视野下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及影响研究(1949-1957)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lytek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政策是对华整体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国民党败退台湾及1949年新中国成立,使传统的美国对中国留学生政策遭遇冲击和挑战。早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政府一方面给予中国留学生等精英上层人物入境权和迁移权,使之免受1882年《排华法案》的影响,将中国留学生打造成美国移民政策和对华外交政策失衡的“调节剂”——既可安抚中国不断攀升的民族主义情感,又能为中美关系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主动减免部分庚子赔款并设立奖学金,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试图教育中国学生使之“西方化”“基督教化”,继而让中国实现“美国化”。中国留学生遂成为美国收获对华贸易利益、扩大对华影响的一项重要工具。以上内容,也构成了美国长久以来具有理想色彩的国际主义对中国留学生政策基调。1949年至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关系经历巨变,美国对中国留学生政策遭遇震荡、迎来重要转型,从国际主义逐步蜕变成冷战主义和实用主义。美国政府解决中国“滞留”学生政策的变化,恰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参照。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让美国无法迈出承认新中国的关键一步。不仅如此,对共产主义思想在留美中国学生间蔓延的担忧,也促成了美国对“滞留”的中国学生进行大规模援助、实施文化外交,进而渗透美国价值观和优越论。旅美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归留问题也成为冷战初期中美斗争的焦点之一。在此过程中,美国通过调整移民政策,赋予旅美中国留学生居住权、工作权、免驱逐等一系列实质性特权,方便亲美及中间派中国留学生完成从留学生到难民再到永久居民的身份转换,让人才为美国政府和社会所用。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不断强化离境管控,严防理工科领域的中国学生回国,继而从科学技术方面遏制新中国。中断与中国大陆的留学教育交流后,美国在50年代转向吸收港台地区中国学生赴美。至此,遏制共产主义和吸引人才,成为美国对中国留学生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构成了战后美国总体留学生政策的双重轨道。在中美交往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留学生曾长期扮演着重要的“中间人”“粘合剂”的重要角色,连接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理念、语言迥异的两国。然而在冷战初期,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角色和影响更加复杂、多面。他们因所持技能的重要性以及所具备的冷战宣传价值,成为中美斗争的一个重要议题;同时因中国留学生回国问题而开展的外交对话,由于不会引发国际争议、低政治风险和低投入,而被美国政府接受,因此也直接促成了中美官方对话,为两国关于其他问题的沟通提供了契机。更为重要且少为学者探索的是,中国留学生对于美国战后整体留学生战略构建亦有重要作用。首先,历史上对华留学生教育的成功性,是支持和激励美国政府在二战后扩大国际教育交流事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中国留学生作为当时旅美第二大留学生群体,也因持有的知识、技能,以及所具备的冷战宣传价值,成为第一批敲开美国移民大门的“有色族裔”留学生。其三,中国滞留学生和来自中国港台地区的学生,或以“战争流亡者”“难民”身份合法留美,或凭借其技术专长成为首选类移民优先入籍,对保守的、歧视性的美国移民政策传统造成了实质性冲击,让移民接收问题更看重移民的政治、经济价值。中国留学生帮助弥合了美国种族化移民限额制度和冷战外交战略之间的矛盾和张力,让美国的留学生政策兼具实用主义的人才吸引目标,以及建构美国形象的冷战宣传目标。其四,中国留学生入籍美国,从地缘范围上讲,让美国留学生人才吸引的范围从欧洲拓展到亚洲。美国解决中国留学生身份困境的种种法律政策实践,也惠及了其他在美留学生群体,诸如韩国、印度学生纷纷效仿,带动了战后亚洲国家留学生和技术交流人员曲线移民美国的浪潮,成为60年代国际社会“人才流失”争议爆发的曲序和前奏。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森林培育决策系统的现状和趋势,针对人工林培育专家决策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林农的角度出发,设计并研建了人工林培育知识服务与作业法推荐系统。针对林
脓毒血症肾损伤(sepsis 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是一种宿主应对感染性打击产生的以肾小球滤过率突然降低、血清肌酐增加或者少尿为特征的常见临床危重症候群
研究目的我国幅员辽阔,高原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高原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在高原地区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众多,边境地区形式复杂多变。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新兵是高原军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身心素质要求更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新兵战斗力的重要保障。高原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给军人带来极大的身心压力,急进高原新兵不仅面临高原环境的习服,还处于对军营环境的持续适应过程中,面临的身心压力
目的调查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基线水平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健康素养变化,为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制定高校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海南某高校1517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问卷》,自行设计个人基本情况,对其进行基线调查;随机选取部分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采用参与式健康教育
白化变异类型具有容易分辨的表型性状,是光合作用功能、叶绿体发育机制等研究的理想材料。本论文以绿竹(Bambusa oldhamii)正常及其白化变异类型为材料,对其表观形态、解剖结构、光合色素和叶绿素前体物质的含量、光合特性进行研究,比较分析绿竹及其白化变异类型之间存在的差异,试图找寻叶色白化对变异类型的影响;测定分析了两者的叶绿体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筛选了导致叶色白化的关键
土壤是地球表面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是岩石风化物的再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物质系统,为动植物的生长及发育提供必要且丰富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壤是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农用地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农用地是农作物生产的物质基础,农用地土壤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在维护社会稳定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土
研究背景:近50年以来,人类的平均寿命已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生殖健康总体水平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根据文献的统计分析,从1973到2011年,全球男性精子总数和密度分别降低约5.33×106个/年和0.7×106/m L.年[1-2];同时临床上各种男性生殖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3-4]。已有的研究表明,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是造成男性生殖功能损伤尤其是生精障碍等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5]。其中,邻
C-Cσ键是广泛存在于各类有机化合物中的惰性化学键,由于具有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的特点,C-Cσ键在大多数常规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活性很低,很难参与到相关反应进程中。如
目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首位,冠状动脉疾病(CAD)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复杂重度CAD的主要治疗方法,无创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复杂
第一部分:胃肠间质瘤预后分子标志物的筛选研究背景: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全世界发病率约为10-20/100万,绝大部分肿瘤存在驱动基因KIT或PDGFRα突变,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依据复发风险的高低决定是否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辅助治疗。当前评估肿瘤复发风险的系统主要有NIH系统、AFIP系统和AJCC系统,以及列线图、热点图等方法,主要基于肿瘤部位、肿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