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leiferi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 M1发酵特性及代谢机理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ki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菌是发酵食品中常用的发酵剂,近年来,消费者对新型功能性饮料的需求增加,利用乳酸菌制备发酵功能性饮料已成为研究热点。Schleiferi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 M1是本课题组前期从自然发酵的豆腐乳清(Natural fermented tofu whey,NFTW)中分离的1株乳酸菌,研究发现该菌株具有发酵豆乳并产生良好风味的性能。因此,本论文旨在对Schleiferi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 M1的发酵性能、风味特征、代谢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期望为该菌株在发酵乳中的开发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首先,对NFTW中分离得到的S.harbinensis M1、Limosilactobacillus mucosae M2、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 M4、Lacticaseibacillus casei M8、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C1,以及开菲尔发酵剂XPL-1发酵豆浆中分离得到的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T3的安全性、潜在的益生功能和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有的菌株均显示出对测试抗生素的敏感性,可作为潜在的食品发酵剂。L.casei M8对模拟胃肠液的耐受性最强(<1.0 log CFU/m L损失),并且对Salmonella typhimurium ATCC14028、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TCC 43895、Listeria monocytogenes CMCC 54002、Enterobacter sakazakii ATCC 29544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12598等5种食源性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有菌株均能有效利用大豆中的主要糖类,发酵豆乳24小时的活菌数达8.85–9.20 log CFU/m L。其中,S.harbinensis M1显示出较高的糖利用能力,并在发酵豆乳中产生风味物质2,3-丁二酮(2.45±0.5 ppm)和乙偶姻(44.30±4.3 ppm),从而提高了发酵豆乳的总体感官可接受性。在S.harbinensis M1的全基因组中预测到了乙酰乳酸合酶(als S)、α-乙酰乳酸脱羧酶(als D)和二乙酰还原酶(but A)的编码基因。最后,采用S.harbinensis M1和L.casei M8联合发酵制备具有良好风味和潜在益生功能的发酵豆乳饮料。因此,S.harbinensis M1作为豆乳发酵剂具有改善豆乳风味的潜力。其次,结合全基因组和表型研究,探究了S.harbinensis M1在发酵豆乳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异黄酮、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生物转化,以及发酵豆乳的抗氧化和抗癌细胞增殖活性。研究发现大豆碳水化合物主要转化为乳酸(76.68 mmol/L)和乙酸(8.19mmol/L),异黄酮糖苷部分转化为苷元,大豆蛋白被显著水解为寡肽和游离氨基酸,其中分子量为451-189 Da的可溶性肽组分从4.6%增至86%。通过S.harbinensis M1的全基因组测序得到了一个3592195 bp的环状染色体,含有53.02%(G+C)含量和3375个基因组测序得到了一个3592195 bp的环状染色体,含有53.02%(G+C)含量和3375个编码基因。通过代谢预测揭示了碳水化合物、丙酮酸代谢和异黄酮生物转化所需的酶,以及整个蛋白水解系统的编码基因,包括肽转运系统和66个编码蛋白酶或肽酶。此外,S.harbinensis M1显著改善了豆乳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对Hep G2和MCF-7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因此,S.harbinensis M1具有作为蛋白水解发酵剂的潜力。第三,应用凝胶过滤层析纯化S.harbinensis M1发酵豆乳的水溶性提取物获得了F1、F2、F3和F4等4个组分,并研究了各个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组分F1-F4具有对Fe3+的还原能力以及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提高Hep G2和RAW 264.7细胞的SOD和CAT活性。同时,组分F1-F4能够通过半胱天冬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其中F4(多肽含量900.5 mg/g)显示出最强的抑制活性。进一步研究确定了F4的免疫调节活性,F4能够调控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TNF-α、IL-6、MCP-1和IL-10的表达以发挥抗炎作用,并通过MAPK信号通路调节正常RAW 264.7巨噬细胞中TNF-α、IL-6和IL-10的表达以发挥免疫刺激作用。从F4中鉴定出62条大豆多肽,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到21条多肽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因此,S.harbinensis M1具有生成生物活性肽的潜力。第四,研究了S.harbinensis M1在牛奶、骆驼奶、驴奶和山羊奶等动物乳中的发酵特性。结果发现S.harbinensis M1更适宜于发酵骆驼奶和驴奶,发酵24–48小时的活菌数达到8 log CFU/m L以上,p H降至3.90–4.47。发酵48小时后显著提高了骆驼奶、驴奶和山羊奶的乳酸含量(74.83–89.48 mmol/L),其中发酵骆驼乳的乳酸含量最高。同时,S.harbinensis M1能够降解乳品中较大分子量的蛋白,并释放出较小分子量(<15k Da)的多肽和游离氨基酸。另外,S.harbinensis M1显著提高乳品对Fe3+的还原能力以及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降低具有不愉快风味的醛类化合物,并产生风味化合物2,3-丁二酮和乙偶姻。因此,S.harbinensis M1具有发酵骆驼奶和驴奶的潜力。综上所述,S.harbinensis M1具有改善发酵豆乳和动物乳风味以及产生生物活性肽的潜力,本研究为S.harbinensis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有机太阳电池(OSC)和有机光电探测器(OPD)的基本原理相同,均可以归结为广义的有机光伏器件,其中OSC的研究相较OPD而言更为成熟,已经发展到单结器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8%的水平,表明其作为高效的太阳光子能源转换器件达到初步实用的境地。与此同时,随着涵盖光谱范围的拓展以及性能的提高,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基础研究及相应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增多,其研究的重点逐渐聚焦在抑制暗电流、提升线性响应范围、提升器件
污水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产物。污泥中含有很多细菌,可发酵释放恶臭气体,对坏境造成污染,并影响人体健康。同时,污泥中具有大量重金属,若不妥善处理,将造成地表水污染及土地污染,进而污染水产品或农作物。本文针对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需求,以运行费用低、推广价值高为导向,利用现有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热力利用优势,提出以污泥为低质燃料,在垃圾焚烧炉中掺混处置发电的技术思路。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生活垃圾焚烧
深度神经网络已经在多个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中表现出强大的性能,包括图片识别、目标检测、语义分割、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其中,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型设计和训练是获得高性能模型的关键因素,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深度学习技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首先,现有的深度神经网络往往包含非常多的计算操作和复杂的连接,其中存在大量的计算冗余,不仅增加了模型的计算开销还会限制模型的性能;
数字隐写和隐写分析一直是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的两个重要分支,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围绕数字视频展开的隐写及隐写分析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先进的压缩编码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使数字视频成为日常交流中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与数字图像相比,数字视频在空域和时域上存在更多的冗余,可提供更多的嵌密负载。目前关于视频隐写和隐写分析的研究主要针对H.264压缩标准以及更早的标准。High
纳米材料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淀粉作为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之一,由淀粉制备的纳米颗粒因具有可再生性、低廉的价格、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而被广泛用于许多领域。研究淀粉纳米颗粒(starch nanoparticles,SNP)对淀粉的应用推广及丰富纳米材料有着极大的意义。本文以淀粉纳米颗粒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制备方法,以提高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速率。研究双醛改
眼球图像处理技术能帮助医生诊断许多眼部疾病,例如青光眼和白内障。眼部早期病变的发现通常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避免造成永久性的视力损失。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分类与图像分割等任务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何使用深度学习进一步提高眼球图像处理的效果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眼球图像分割,包括眼底图下的视杯视盘分割、血管分割和眼前结图像分割。眼球图像分割有很多的挑战:1)眼底图
目的分析精细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平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精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70%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限氧条件下热解得到的富碳固体产物,是自然环境中黑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制造排放,生物炭在土壤环境中大量且广泛地存在。一方面,由于生物炭的高度疏水性决定其对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表现出较强的亲和力;另一方面,由于生物炭中不规则的乱层碳边缘、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及杂原子等也赋予了生物炭一定的化学反应性。因此,探究生物炭对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及反应的行为及机制,对于准确评估有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建设低碳环保、清洁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并且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电池,而由于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的趋势,储能电站也将大量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对电池进行均衡管理,技术最为成熟的被动均衡虽然简单,但是均衡过程中会损耗大量的能量。主动均衡能够使电池之间的能量相互传递,避免过多地损耗能量
随着纯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大规模能量存储的兴起,社会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发具有更高比容量、安全性能和更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行业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方向。电极材料作为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高性能电极材料研发成为实现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提升的有效解决方案。黑磷(BP)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负极材料,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