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民用民航业这一传统的垄断特征突出、网络经济特点明显、资本门槛较高的行业,迎来了一批新的“轻资产”进入者。携程网收购东方航空10%股权,艺龙网、去哪网等机票销售平台企业,纷纷提出成立航空公司的计划,顺丰速运成立了顺丰航空,圆通快递已开始筹建圆通航空。此时,以旅行社为基础成立的春秋航空,以包机服务代理发展而来的吉祥航空,已经持续快速发展了十余年时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随着双边市场理论的发展,这些企业都可以归纳为平台企业,这些现象也可以归纳为平台企业进入民航业并实施纵向一体化的问题,并进行探讨。
平台企业的进入,与国内外民用民航业规制放松有关,也与中国航空市场持续高速发展有关。这些外部因素,是产生现象的必要条件,但无法解释,为什么在航空公司普遍抵制并排挤的情况下,平台企业不仅存在而且得以持续发展,无法回答为什么平台企业的进入是成功的,而非平台企业,如鹰联航空的进入是失败的,也无法回答,这种成功是否具有定量化的结论,各因素之间是否存普遍的在内部联系等。对平台企业的进入,民航业内仍然把他们视为个案进行解读。春秋航空的成功解读为低成本策略和领导人个体能力的成功,把携程网的行为解读为航空公司压缩代理人市场空间后的妥协行为。在理论研究上,虽然可以从企业边界理论、纵向关系理论、双边市场理论、民航业规制理论等方面,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找到答案,但就这一现象的针对性和解释力也存在着明显欠缺。
本文将平台企业“进入——实施纵向一体化”这一过程,进行分析。对背景和案例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宏观和微观、外部和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相互有效整合的分析框架,从而回答为什么有些平台企业选择进入民航业,而有些平台企业选择不进入或在狭小的范围内有限介入,部分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平台企业进入后经营不善等问题。构建了平台企业“进入——选择纵向一体化——考虑到市场结构的纵向一体化”三阶段的博弈分析模型。通过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构造为市场规模指标和利润率平衡指标,展开对平台企业进入民航业前的分析,到进入后与航空公司的博弈,以及到实施纵向一体化后的博弈,再到与未实施纵向一体化的比较,最后将市场结构因素融入到博弈模型中,构建起了基于不同市场结构,而对应选择行为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过程,较为清晰的回答了航空公司为什么普遍排挤平台企业,为什么在航空公司普遍排挤且能决定平台企业利润水平环境下,仍然存在平台企业,平台企业为什么选择纵向一体化策略,纵向一体化策略是否有效,以及在寡头垄断和垄断结构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策略是否仍然有效等问题。最后,构建了对平台企业纵向一体化实施效果进行检验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纵向一体化过程,结合民航业经营特点,构造成了“平台协同能力”因子,将纵向一体化过程指标化和客观化,将该指标与企业经营财务指标有机融合,形成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熵权进行赋权处理,从而使得对航空公司基于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效果进行检验成为可能。
博弈模型和检验模型的论证结果显示,平台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是有效的。原本松散低效的机票销售代理、旅行社、物流企业,基于技术进步和航空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转而成为集中高效的新的企业形态,具备了“新经济”企业的特征和竞争优势,也把民航业改造成了双边市场结构,并占据了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的位置。这一市场结构使得平台企业的出现成为必然,所有航空公司的抵制行为都是在与市场趋势和市场机制的内生力相对抗。平台企业,借助双边市场结构,通过纵向一体化过程,将双边平台优势转为航空公司经营优势,迅速形成强劲现金流,并最终体现在经营利润上,这一行为有效突破了资产专用性壁垒,完成了纵向进入垄断行业的过程。研究结论,为企业如何成功进入民航业,以及在位航空公司如何提高效率提供了参考,为民航业进一步实施规制改革,推动新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供给侧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的启示。
平台企业的进入,与国内外民用民航业规制放松有关,也与中国航空市场持续高速发展有关。这些外部因素,是产生现象的必要条件,但无法解释,为什么在航空公司普遍抵制并排挤的情况下,平台企业不仅存在而且得以持续发展,无法回答为什么平台企业的进入是成功的,而非平台企业,如鹰联航空的进入是失败的,也无法回答,这种成功是否具有定量化的结论,各因素之间是否存普遍的在内部联系等。对平台企业的进入,民航业内仍然把他们视为个案进行解读。春秋航空的成功解读为低成本策略和领导人个体能力的成功,把携程网的行为解读为航空公司压缩代理人市场空间后的妥协行为。在理论研究上,虽然可以从企业边界理论、纵向关系理论、双边市场理论、民航业规制理论等方面,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找到答案,但就这一现象的针对性和解释力也存在着明显欠缺。
本文将平台企业“进入——实施纵向一体化”这一过程,进行分析。对背景和案例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宏观和微观、外部和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相互有效整合的分析框架,从而回答为什么有些平台企业选择进入民航业,而有些平台企业选择不进入或在狭小的范围内有限介入,部分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平台企业进入后经营不善等问题。构建了平台企业“进入——选择纵向一体化——考虑到市场结构的纵向一体化”三阶段的博弈分析模型。通过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构造为市场规模指标和利润率平衡指标,展开对平台企业进入民航业前的分析,到进入后与航空公司的博弈,以及到实施纵向一体化后的博弈,再到与未实施纵向一体化的比较,最后将市场结构因素融入到博弈模型中,构建起了基于不同市场结构,而对应选择行为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过程,较为清晰的回答了航空公司为什么普遍排挤平台企业,为什么在航空公司普遍排挤且能决定平台企业利润水平环境下,仍然存在平台企业,平台企业为什么选择纵向一体化策略,纵向一体化策略是否有效,以及在寡头垄断和垄断结构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策略是否仍然有效等问题。最后,构建了对平台企业纵向一体化实施效果进行检验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纵向一体化过程,结合民航业经营特点,构造成了“平台协同能力”因子,将纵向一体化过程指标化和客观化,将该指标与企业经营财务指标有机融合,形成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熵权进行赋权处理,从而使得对航空公司基于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效果进行检验成为可能。
博弈模型和检验模型的论证结果显示,平台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是有效的。原本松散低效的机票销售代理、旅行社、物流企业,基于技术进步和航空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转而成为集中高效的新的企业形态,具备了“新经济”企业的特征和竞争优势,也把民航业改造成了双边市场结构,并占据了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的位置。这一市场结构使得平台企业的出现成为必然,所有航空公司的抵制行为都是在与市场趋势和市场机制的内生力相对抗。平台企业,借助双边市场结构,通过纵向一体化过程,将双边平台优势转为航空公司经营优势,迅速形成强劲现金流,并最终体现在经营利润上,这一行为有效突破了资产专用性壁垒,完成了纵向进入垄断行业的过程。研究结论,为企业如何成功进入民航业,以及在位航空公司如何提高效率提供了参考,为民航业进一步实施规制改革,推动新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供给侧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