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耦合作用下电活性膜的抗污染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geng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分离技术是处理污染水体的有效技术之一,而膜污染是制约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基于水体中大多数有机物带负电的实际情况,我们利用导电材料制备新型电活性膜,在电场耦合的作用下,将负电荷引入电活性膜表面,利用静电斥力排斥有机污染物,同时在膜上方边界层及主体溶液中形成电场,有效缓解荷电有机物在膜表面的吸附或沉积。本研究旨在探索可推广应用的、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来有效缓解膜污染和通量降低的问题,且不会对正在进行的膜操作过程造成干扰。
  根据研究目标,我们形成以下研究思路:首先基于协同界面化学作用我们将高分子膜与导电基材结合,形成具有强导电能力和过滤性能的复合膜;然后评估在外加电作用下对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样品中的污染物质的抗污染能力和膜通量性能,以确定膜的抗污性能与操作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验分别制备了电活性超滤膜和电活性正渗透膜,探索电活性膜在压力驱动和浓度驱动两种形式中的抗污染性能。采用典型的有机污染物质作为模拟污染物,分析电活性膜对蛋白质类、多糖类、油类、菌类污染物的抗污染有效性。最后,对实验结果分析总结,为电耦合作用下的电活性膜分离技术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方法和结果如下:
  (1)利用碳纸作为基底,利用相转化法制备具有电活性的聚醚砜超滤复合膜。随后,在此基础上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电活性正渗透膜。试验分别测试了电活性超滤膜及正渗透基本参数,评价膜的基本性能。在正渗透装置中进行水通量的测试和24 h的持续抗污染实验。选取典型污染物,如蛋白质(Bovine serum albumin, BSA)、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作为本实验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污染物的抗污染研究。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浓度驱动膜分离过程中,电负性更强的 SA (-26.5 mV)对外加电场力作用的应激反应较蛋白质(-11.6 mV)更明显,电活性膜的对 SA 抗污染能力与通量提升也较 BSA 更显著,相较于没有外加电压的情况膜通量分别提升了15.98%(BSA),32%(SA)。电场耦合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有效性明显大于海藻酸钠和牛血清蛋白,当外加电压为-3V时,膜表面基本上不吸附大肠杆菌,膜的正渗透通量较没有外加电压时提升了62.96%;这是因为菌类对外加电刺激的应激反应要大于海藻酸钠和牛血清蛋白。
  (2)在电场耦合作用压力驱动的超滤膜分离过程中,实验选用BSA、SA、乳化油、酵母菌分别代表蛋白质类、多糖类、油类、菌类污染物,测试电活性超滤膜对模拟污染物质的截留率,以评估膜截留能力和抗污染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与浓度驱动膜分离过程类似,自身电负性更强且粒径更大的SA受到的电场作用力强于牛血清蛋白质;当外加电场是-3V时,电活性超滤膜在以牛血清蛋白和海藻酸钠作为污染物条件下,膜的通量较未耦合外加电压的情况提升了36.45%、44.84%。根据TOC测试结果,电活性超滤膜对牛血清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截留率达到90.7%、96.56%;电活性膜对微生物污染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酵母菌类污染物有自主性,当外加电压达到-1.5 V时,膜表面偏压在-1.25 V vs.Ag/AgCl,电场力作用能够有效的克服它自身的自主移动能力,此时酵母菌对膜表面的附着开始显著减小;外加电压达到-3.0 V,膜表面偏压在-1.60 V vs.Ag/AgCl,膜表面酵母菌附着非常少,经过1 h的抗污染实验,电活性超滤膜通量保持在75.90 %。经过对系统电流密度的分析发现,静电排斥、电场力、电泳作用是提高膜分离过程中的膜通量和截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3)实验采用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应用在电场耦合的电活性膜分离工艺中,发现电活性超滤膜能分离绝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质,出水水体中溶解性的有机物质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减少,出水水质有明显的提升。当外加电压为-3V时,膜通量较未耦合外场作用提升了46.17%,对水体中的蛋白质类和多糖类污染的截留率达到了95.61%和99.2%。
  综上所述,结合电场耦合作用的新型电活性膜分离技术能有效地抑制水系统中的污染物对膜表面的污染,对于增值型污染物、铺展型污染物、非迁移型污染物都能有效的抑制,是一种高效绿色有前景的污水处理技术。
其他文献
全自动运行系统以其先进的技术优势,成为全球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趋势,而其作为安全苛求系统,安全分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分析工作需要不断迭代进行,随着系统复杂性和集成度的增加,安全分析的工作量也显著增加,使得安全分析往往滞后于设计,不能及时为系统设计提供建议。此外,传统安全分析主要依靠分析人员手工完成,不仅效率较低,还增加了犯错的概率。以自动化的方式完成安全分析,可满足复杂系统
学位
期刊
赣南地区冶炼生产废水中通常含有浓度很高的溶解性无机盐,这些废水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无机盐离子,如Ca2+、SO42-、Cl-、Na+等,废水中含盐量约≥3%-5%;还含有如NH4+-N的各种污染物质,NH4+-N的浓度约为60-80mg/L,COD浓度约为100-200 mg/L。投放耐盐菌种到污水处理器中用以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将会加强活性污泥的活性,可大幅度提高生物法处理盐度含量高的氨氮废水的效果
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采导致了矿区及周边土壤的污染,严重威胁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农产品安全以及人体健康。生物炭因其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在生物质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壤肥力提升、污染土壤修复等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市政污泥和农业废弃物稻壳作为原料,制备生物炭材料,用于离子型稀土矿区污染土壤的修复,通过土壤栽培实验,系统地研究生物炭的施入,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稀土元素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本文以乐清市城南街道悬浦河(新世纪花园)污染源截污纳管工程为例,对工程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论文作者作为项目运营单位的负责人全程参与了该工程的前期调研、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工作。给出了设计思路和部分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和说明,提出了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其经验对同类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阐述了截污纳管工程对悬浦河(新世纪花园)水质影响。部分主要水质指标表明,自
学位
碘代造影剂是2,4,6-三碘苯甲酸的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过程,具有高亲水性、高稳定性、难生物降解,是高毒碘代消毒副产物的潜在前体。由于污水处理厂传统生化工艺无法对其有效去除,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去除碘代造影剂的技术以降低其带来的环境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钴活化过一硫酸盐(Co2+/PMS)和热活化过二硫酸盐(热/PDS)为研究体系,系统地研究了碘美普尔、碘海醇、碘普罗胺和泛影酸钠四种典型碘代造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对污水进行处理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应用广泛的以活性污泥为主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在能源消耗、剩余污泥产生、资源回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而未来的水处理技术需要更加注重节能高效的去除和回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以提高水处理中的资源利用率。  藻菌共生构成了天然水体的净化基础,微藻与菌群之间的气体交换作用、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以
学位
高级氧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但废水中高浓度的氯离子不仅会显著影响降解动力学,还会参与有机物质的降解过程,形成毒性更强的卤化副产物。因此,研发高盐体系仍能高效安全运行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显得尤为迫切。论文以酸性橙7(AO7)和2,4,6-三氯苯酚(2,4,6-TCP)两种典型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的Cr(VI)/亚硫酸盐和Cu(II)/H2O2氧化体系,探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无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迫切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清洁能源,许多电化学储能和转换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例如,能量转换装置碱性燃料电池被认为是21世纪首选的高效、清洁的发电技术。此外,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较大的比容量、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特点的超级电容器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储能设备。锌-空气电池具有成本低,操作安全,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得到广泛的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大量氮氧化物(NOx)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已成为“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减排和治理的重点。微纳米气泡因其有相比较于普通气泡的特殊优势,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拥有比表面积大、停留时间长、传质效率高的优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NO的溶解度,克服了湿法脱硝中NO液相传质较低的问题;此外,微纳米气泡破裂时会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