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共同影响下,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根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从1880年到2012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85℃。同时,最新观测结果表明,全球变暖趋势还在持续。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2013-2017年全球平均温度已经达到了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与全球相比,我国温度上升趋势更加明显,是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从1951年到2017年,我国平均地表温度每10年升高0.24℃,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给人类健康、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口迁移以及能源消费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国际组织、世界各国政府以及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2015年12月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升温2℃作为气候变化的危险水平并确立全球行动目标。而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机遇。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加强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研究,评估全球气候变暖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可以为政府制定气候变化政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对于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术界,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经济学文献主要侧重于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原因在于天气是影响农业产出最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然而,与农业相比,工业在世界许多国家的GDP中都占有更大的比重。此外,工业本身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和知识积累也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关于气候变化对工业影响的文献不仅在我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比较匮乏。鉴于此,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发布的日值天气数据,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考察温度变化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影响以及影响渠道,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气候变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文章一共分为七个章节,各章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回顾。本章首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概述。其次,本章梳理了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经济学文献,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对社会总产出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工业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对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最后,本章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了评价,并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章实证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我国工业企业产出的影响。本章主要发现:首先,温度变化与工业产出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使用季节温度作为温度变量时,我们发现夏季温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工业企业产出,而冬季温度升高则会增加工业企业产出;当使用温度区间作为温度变量时,我们发现,日均温度低于或者高于[12℃,15℃)均会负向影响工业企业的产出,并且日均温度低于-6℃或者高于30℃对工业企业产出的负向影响最大。此外,除了平均温度的变化之外,温度的季节性波动也会给工业企业产出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从分所有制的估计结果来看,夏季温度升高对国有以及外资企业的产出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会显著降低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产出,并且对私营企业的冲击更大。再次,通过在基准模型中引入天气变量与高温地区虚拟变量的交叉项,本章进一步发现,长期处于高温地区的工业企业会采取相应的适应性措施来缓解高温对其产出的负向影响。最后,利用21世纪中期(2040--2069年)和长期(2070--2099年)温度数据,本章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工业产出在中期下降1.2%-14.6%,在长期下降0.6%-20.0%。第四章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温度变化影响我国工业企业产出的渠道。本章主要发现:首先,夏季温度升高会通过降低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资以及创新而导致其产出下降。此外,温度变化与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资以及创新之间也存在非线性关系,日均温度低于或者高于[12℃,15℃)均会负向影响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资以及创新。其次,我国高温地区的工业企业会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适应温度的升高,从而缓解了高温对其产出的负向影响。最后,本章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我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资以及创新出现下降趋势。第五章实证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本章主要发现:首先,温度与工业利润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具体而言,当温度较低时,工业企业利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直到温度达到[12℃,15℃),工业企业利润会随着温度的进一步上升而下降。工业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优温度区间为[12℃,15℃)。此外,夏季温度、秋季温度以及冬季温度波动幅度的增大也会导致工业企业利润下降。其次,从分样本的估计结果来看,温度变化对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会因企业所处行业和所有制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再次,与低温地区的工业企业相比,夏季温度升高对高温地区工业企业利润的负向影响更小,说明在我国南方温度较高的地区存在对高温的适应性行为。最后,利用UKMO-Had CM3气候变化模型预测得到的未来温度数据,本章预测在A2、A1B和B1情景下,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工业利润在中期下降2.62%-17.04%,在长期下降4.83%-17.89%。第六章实证分析了温度变化影响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的渠道。本章主要发现,夏季温度升高不仅会降低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资以及创新,还会增加高温补贴,导致工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给工业企业利润带来负向影响。从分样本的估计结果来看,夏季高温天数增加对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存在所有制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最后一章对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研究视角、研究数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具体阐述如下:首先,在研究视角上,本文的选题比较新颖。国内现有文献侧重于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部门的影响,而工业在我国的GDP中占有更大的比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仅仅考察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部门的影响将会低估全球气候变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整体影响。目前研究温度变化影响我国工业部门的文献寥寥可数,而且这些文献也仅仅局限于考察温度变化对我国工业产出的影响。然而,相比于工业产出,工业利润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我国工业经济的实际运行质量。但是,目前很少有文献研究温度变化与我国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文献对温度变化影响工业部门的渠道进行全面的考察。本文首次系统地研究温度变化对我国工业企业产出和利润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其次,在研究数据上,由于数据的不可得性,国内外关于温度变化对工业部门影响的文献基本上使用宏观加总数据。本文使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宏观数据中存在的“加总谬误”问题,也可以考察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受高温影响以及应对高温时是否存在差异,从而有利于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提高不同类型企业应对气候变暖的能力。再次,在研究方法上,现有文献大都构建年均温度作为温度变量,考察了温度变化对工业产出的线性影响,但是温度变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可能是非线性的。在不同的温度水平下,温度升高带来的边际影响可能不同。为了对此进行验证,本文在实证分析中分别使用平均季节温度和多个温度区间作为温度变量,不仅可以研究季节温度变化对我国工业企业产出和利润的影响,还可以考察温度变化与工业企业产出以及利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此外,我们还找到了工业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优温度区间。最后,在研究结论方面,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富裕的国家或地区会采取适应性行为来缓解高温给其产出带来的负向影响。本文另辟蹊径,发现这种适应性行为在我国温度较高的地区同样存在。本文的研究发现为理解高温环境下的适应性行为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并弥补了国内外现有文献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