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两汉这一特殊时期,对农事禳灾习俗在汉代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汉代民间的各类农事禳灾习俗以及对汉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首先,农事禳灾习俗为什么会在汉代得到延续和发展?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其一,两汉是中国气候变迁的转折期,气温由暖转冷,时有波动,导致汉代各类自然灾害频发,限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汉代人只能寄希望于神灵,祈求得到神灵的同情和庇护。汉代繁杂多变的自然灾害,成为农事禳灾习俗在汉代延续和发展下去的社会条件之一。其二,汉代信神重巫的社会风气,为民间农事禳灾活动的举行提供了理论依据。上到汉代最高的统治阶级,下到黎民百姓,处处受到神巫的影响,这正好迎和了汉代农民消除灾害的需求。 其次,汉代民间的各类农事禳灾习俗较先秦时期更加豊富和完善,不仅包括定期的民间祭祀活动,还包括灾害发生时开展的禳灾仪式。前者学界称之为“常祭”,目的是向神灵寻求同情和保佑,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后者被称为“非常祭”,是在灾害发生时,为了尽快的消除灾害而举行的祭祀仪式,带有明显的迷信成分。不管是定期或不定期,都属于农事禳灾习俗的范畴,都反映了汉代人祈求农业风调雨顺、五谷豊登的强烈愿望。 最后,农事禳灾习俗对汉代社会的影响,要一分为二的看,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农事禳灾习俗属于民间信仰的一部分,所以其具有民间信仰的共性。在灾害发生时,它在安定人心和整合社会关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每年种类繁多的祭祀活动,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加重了汉代社会的迷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