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与救赎:《暴风雨》中的精神之旅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发现,《暴风雨》中存住放逐与救赎的文学经典主题:主人翁不得不穿越邪恶泛滥的罪孽之水,抵达隐喻的放逐之地,经过痛苦的炼狱洗礼后获得仁慈和理性的宗教情绪体验,最后在自我谐的心理氛围中回到外部世界。本文首先简介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的渊源,然后进行放逐与救赎《暴风雨》文献综述,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中的一个主题,将两者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学者主要是弗莱,他认为《圣经》中堕落与回归的U形叙事结构与莎剧存在某种隐喻联系。但弗莱并未深入《暴风雨》进行说细的意义探讨,而这正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在。本文主体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在第一章探讨了偷吃知识禁果和企图谋害兄长两个基本罪孽。徜徉于魔法世界的公爵普洛斯彼罗疏于政务,既偷吃了神秘的知识禁果,也忽略了向基督祷告和祈福,而其弟安东尼奥既篡位夺权,又企图谋害兄长。两人都触犯了天条,堕落和放逐因此不可避免。第二章首先聚焦于放逐过程中的种种痛苦,比如海岛上的孤独、仇恨、与土著恶人之间的残酷争斗。这些放逐引起的负而情绪更加重了仇恨的程度,导致了出于报复而精心设计的海船失事、虚幻的筵席和美酒的蛊惑等。对于罪孽深重的信徒而言,这些地狱般的炼狱之火既是惩罚也是考验。本文第三章详细探讨了“去物质化”和“宽恕”两种典型的救赎方式。在此过程中神性超越了物欲,曾经的罪人努力除去心灵深处的俗世污垢,或从感官世界的虚幻影像中幡然悔悟,或摒弃灵魂中压抑已久的盲从和仇恨,转而听从“更高尚的理性”,在仁慈的基督情怀的引导下向上飞升,去接近神的智慧与美德,仇恨得以消解,罪恶得以救赎,从而再现了基督教启示录般的的圆形精神旅行模式。本文在“结语”中指出,《暴风雨》的放逐和救赎主题具有完整的宗教原型,其中普洛斯彼罗与《旧约》中的约瑟最为神似,由于弟兄的陷害而踏上流浪之旅,但最后都成为以德报怨的神爱典型,从而完成了一次隐喻的精神救赎之旅。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鸟托邦式的回归在失去了魔法的帮助后能否如愿以偿值得怀疑,悲剧是否重演也不得而知,从而为饱受磨难的人类提出了一个更为发人深省的问题,叩问现实和虚构世界的真正关系。
其他文献
象形石分为有生命体征和无生命体征两大类。其中,有生命体征的又以人物为上。所谓万物人为尊,天地之间人的情感和行为最为复杂善变。人物石的审美观照也容易雅俗共赏,引发共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常常具有表达间接、温和和语义模糊的特点。外交委婉语,作为委婉浯的一类,帮助政治家达到各种外交目的。目前,学术界对委婉语进行了较多的语义、语用
大气、海水及生物组织等都属于浑浊介质,浑浊介质的光学特性表征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从浑浊介质光散射特性的散斑表征、散斑偏振技术的应用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以平面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对其表达功能做了认知隐喻研究。通过对图像的互动意义及隐喻识解的分析,阐述了两者如何共同作用来实现平面公益广告的表达功能,使公益广告能
我国古代的元曲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学体式。王国维(1995)认为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三足鼎立的文学高峰。这也有力地证明了元曲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大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对全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对近年来特别是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和转喻为理论框架,探讨英语表量结构的认知基础和形成理据。   传统语言观认为英语表量结构的形成是固定搭配。部分原因是此结构的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