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PM2.5和O3复合污染的长期趋势及对前体物减排的响应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r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以PM2.5和O3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大气污染事件往往兼具复杂性和区域性。PM2.5一次排放的贡献显著减少,但是通过大气污染物相互作用生成的二次成分贡献开始突显,使其浓度进一步下降进入瓶颈期。O3控制困难主要归咎于本地形成和区域传输的相对贡献难以确定,以及前体物NOx和VOCs的转化机理尚未完全明晰。因此,珠三角各城市结合气象条件和前体排放特征来控制复合污染的研究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复合污染物的长期趋势和同时超标的污染事件(Ox+PM2.5)为研究对象,探究前体物排放变化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并提出大气污染协同控制方案。首先,通过Meta分析收集珠三角已发表文献中的PM2.5成分观测数据,对2000~2019年PM2.5及其化学成分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各气态前体物排放量和浓度的变化印证颗粒物中二次成分变化趋势。其次,构建污染过程和复合超标污染案例库,分析珠三角复合污染的持续性和区域性特征,再识别主导的天气形势和气象因素。最后,重点针对珠三角典型重污染城市东莞,在通过CO示踪法判断不同传输条件、EKMA曲线划分臭氧生成敏感性和WRF-FLEXPART模型识别臭氧污染潜在源区后,设计多梯度排放源削减敏感实验通过WRF-Chem模式来分析O3浓度的响应,建立不同传输条件下复合污染控制的有效方法。可为东莞未来预报臭氧污染事件的提出建议减排方案,并为珠三角区域性复合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0~2019年珠三角PM2.5及其主要化学成分(OC、EC、SO42-、NO3-和NH4+)浓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M2.5二次成分占比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5年先下降,而2005~2008年快速上升;随后2008~2019年是稳定期,二次成分的占比稳定在80%左右,其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和二次无机气溶胶(SIA)对PM2.5的贡献相当。由于Ox浓度下降和VOCs排放增长的减缓,SOA在有机气溶胶中的占比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SO2排放量的显著减少,SO2和SO42-浓度有所下降。NO2和NH3排放量缓慢下降,颗粒物中NO3-和NH4+分别与大气中NO2和NH3的浓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关系。除了当前在控制SO2和NOx方面的努力外,还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控制更大区域范围的NH3和VOCs排放,以有效改善珠三角空气质量。(2)2013~2019年珠三角PM2.5的年平均浓度从(44±7)μg·m-3降至(29±3)μg·m-3,连续五年达标。Ox年均浓度由2013年(127±14)μg·m-3下降至2016年(114±12)μg·m-3,2019年反弹至(145±16)μg·m-3,以O3浓度上升主导。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过程占比由2013年34%增多至2019年88%,多个城市同时发生污染的区域特征明显。研究时段内Ox+PM2.5复合超标污染事件共发生79次,主要在城区站点和郊区站点。秋季发生复合超标污染天数最多(44%),是因为强太阳辐射有利于臭氧生成,大气氧化性增加,进而促进了PM2.5二次生成。造成珠三角复合超标污染的天气形势主要为高压出海型(43%)、高压控制型(30%)和热带低压型(27%)。就具体气象因素而言,气温在20~25℃且相对湿度在60%~75%的范围内时,复合超标污染事件发生占比最高(22%)。在O3重污染过程中,夜间高湿和低风速使得NO2和PM2.5浓度显著上升,日间高温加剧了复合超标污染。(3)在本地生成为主导的污染事件中,O3生成处于过渡状态,削减VOCs排放是最快速控制臭氧浓度的方法。东莞的关键区域和VOCs排放源分别为城市中心的重点区域和溶剂使用源。溶剂使用源的减排效率是所有VOCs减排的1.1倍,重点地区的减排效率是整个东莞的1.4倍。在区域传输主导的污染事件中削减本地VOCs排放几乎无法使O3浓度降低。通过削减上风向区域(广州和惠州的部分区域)的NOx排放50%,能使东莞O3 MDA8显着下降(17%)。其中,仅控制惠州区域NOx排放的措施效益最高。不同污染物运输条件下的减排响应研究为珠三角的O3污染控制提供了可靠思路。
其他文献
基于模式干涉的光纤传感器具有结构紧凑、灵敏度高、易于制备等优点,在折射率、温度、湿度、应力、磁场等参量的传感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获得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多模干涉为基本理论,以单模-无芯-单模(SMF-NCF-SMF,SNS)光纤结构为基础,通过创新传感方法、材料和结构,发展了超高灵敏且结构紧凑的温度传感器、具有大线性响应范围和高灵敏的湿度传感器,探索了复合型光纤传感结构的温湿度
众所周知,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从雾流中收集水已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有前途的策略。能高效集水的器件的设计与制作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一方面,受自然生物(如仙人掌、甲虫、蜘蛛丝等)的启发,人们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仿生集水器件。另一方面,具有特殊性质的功能结构(如Janus结构)也可以应用于集水领域。本文设计并制造了两种不同物理结构的高效集水器件,为设计出高效集水器件和大规模制造应用
乙炔(C2H2)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C2H2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CO2)杂质,所以在实际应用之前必须对C2H2进行分离和纯化。由于C2H2和CO2具有相似的分子尺寸和物理性质,它们的分离非常有挑战性,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的精馏法存在着能耗高、设备投资大等缺点。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由无机金属节点和有机连接子通过自组装而形成的
由于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条件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巨大需求,人们对储能系统和柔性可穿戴器件等各个领域的能源需求追求高效、对环境友好以及经济的效益,这刺激了高比能量的锂离子电池(LIBs)的繁荣发展。可是锂金属资源的丰度过低、难回收以及使用有毒可燃的有机电解质,使它的成本不断上涨且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水系锌基电池,尤其是锌空气电池(ZABs)和锌离子电池(ZIBs),被视为有望代替锂离子电池的候选对象。因为
深度学习利用数据集训练得到解决问题的模型。尽管表现优异,模型在使用中也存在安全问题。当前存在一种针对模型数据集隐私信息的攻击,即成员推理攻击。该攻击能够推理出某样本是否应用于模型训练。现实中,攻击者能够借此推理出借助深度学习模型的服务之中用户的敏感信息,这些敏感信息包括用户的地理位置、患病情况。尽管当前的防御方案有效,但是难以在有效性、可用性和开销三方面保持较好的平衡。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
在过去二十年间,新烟碱杀虫剂(NIIs)逐渐取代了部分传统农药(如有机磷杀虫剂),成为全球市场上最畅销,最典型的杀虫剂之一。新烟碱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导致它们不断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尽管新烟碱类杀虫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体和沉积物中被频繁报道,但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农业土壤中的污染情况尚不清楚。农田土壤不仅是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富集场所,还是众多陆生生物的主要栖息地。因此
目的研究酪醇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表皮黑素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酪醇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MTS法检测H2O2、酪醇及H2O2联合酪醇处理人表皮黑素细胞的细胞活性。根据上述结果建立氧化应激模型,筛选合适的酪醇浓度。2.NaOH裂解法检测酪醇对H2O2诱导下黑素细胞黑素含量的影响。3.图像分析软件检测酪醇对H2O2诱导下黑素细胞树突变化率的影响。4.流式细胞术检测酪醇对
目的:1、探讨OVCF患者PVP后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2、探讨OVCF患者PVP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OVCF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总共156例,手术方式为经皮椎体成形术。根据分组依据分为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组(47例)、邻近椎体骨折组(49例)和对照组(60例)。收集患者的
学位
近几十年来,人类将各种污染物(例如染料,抗生素和其他化学物质)引入水系统,严重污染了水资源,也对人类、野生生物以及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有机染料亚甲基蓝被认为是水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具有复杂的芳香分子结构,是剧毒且持久的化合物。环丙沙星(CIP)是重要的氟喹诺酮类,这些抗生素类物质由于它们的转化时间长且降解效率低而广泛分布在地表水中。因此,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生物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