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基于皮层表面分析的多模态脑磁共振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精神医学科常见且严重的一种疾病,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以大脑改变为主要特征,而影像学技术逐渐成为SZ大脑改变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因此,采用适合的影像分析方法,对准确描绘疾病脑影像学表征至关重要。然而,大脑皮层复杂的折叠模式对传统基于体素的神经影像学分析计算带来了挑战。随着影像分析技术的发展,基于大脑皮层表面的算法的出现,使得这一现状得到显著改善。在结构影像学方面,基于皮层表面的形态学分析可以得到皮层厚度和皮层表面积两个指标,二者共同构成皮层体积。既往研究发现SZ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皮层体积异常,但这种改变来自于厚度还是表面积尚不清楚。皮层厚度和表面积受独立的遗传因素影响,并且具有不同的发育轨迹,将二者的变化分别探讨可以为SZ患者神经结构变化提供更加敏感和有针对性的信息。然而,目前针对未用药SZ患者皮层厚度或表面积变化的研究很少,对于这一复杂疾病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神经影像学研究的结果往往受到药物混杂因素的影响,所以针对未用药的SZ患者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将混杂因素降为最小,有利于评估脑改变与疾病本身的关系。在功能影像学方面,二维局部一致性(Two-dimensional regional homogeneity,2d Re Ho)是一种在方法学上非常先进的静息态功能影像学指标,是基于皮层表面算法在三维局部一致性(Three-dimensional regional homogeneity,3d Re Ho)的基础上延伸出的一个新功能参数,反映皮层上某个顶点与周围6个相邻顶点时间序列同步性的指标,并被认为代表了人脑连接体中的短距离功能连接,是一个高度敏感、可重复和可靠的短距离功能连接指标。2d Re Ho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被认为反映了局部大脑皮层的结构形态,并且具有反映信息加工复杂性的神经生物学意义。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2d Re Ho的改变与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关。因此,研究SZ患者的2d Re Ho对探索SZ的生物学机制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尚无针对SZ患者2d Re Ho变化的分析。本研究拟应用基于皮层表面的分析技术,联合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未用药SZ患者的皮层脑影像进行直接研究,明确SZ患者大脑皮层影像学表征。方法:收集13-45岁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 version,DSM-Ⅳ)诊断标准的未用药SZ患者67例,同时通过广告招募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170例,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人口学资料采集、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评估和磁共振扫描。对所有受试者使用GE 3.0T磁共振机器进行高分辨结构磁共振成像及静息态功能成像扫描,收集到的图像数据应用CCS(Connectome computation system)平台进行结构和功能数据的预处理,计算出所有受试者的皮层厚度、皮层表面积和基于皮层表面的局部一致性(2d Re Ho)值。由于有的受试者功能数据质量不合格或者其他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最终完成功能磁共振数据收集的受试者共188人,其中未用药SZ患者52人,HC 136人。分别使用Free Surfer软件和Dpabisurf软件进行结构和功能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两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未用药SZ患者与HC之间皮层厚度、皮层表面积和2d Re Ho值的差异,以年龄和性别为协变量,寻找未用药SZ患者皮层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的脑区。然后应用SPSS软件进行一般人口学、临床变量及其与影像指标关联的统计分析。结果:1.人口学资料统计发现未用药SZ患者和HC之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临床量表评分均有显著差异,简明精神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i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的量表评分均有显著异常改变(P<0.05)。2.两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未用药SZ患者的皮层厚度值在左侧背内侧前额叶和右侧舌回均显著高于HC,皮层表面积值在右侧颞上回显著低于HC(P<0.01,蒙特卡洛模拟校正后);未用药SZ患者的2d Re Ho值在初级视觉皮层及其联合皮层(双侧距状皮层、双侧楔叶、双侧舌回、双侧外侧枕叶皮层、双侧梭状回),初级躯体感觉运动皮层及其联合皮层(双侧中央后回、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左侧缘上回),初级听觉皮层及其联合皮层(左侧颞横回、左侧颞上回),边缘系统(双侧后扣带回)显著低于HC(P<0.05,TFCE-FWE校正后)。3.探索性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未用药SZ患者在右侧舌回及左侧背内侧前额叶的皮层厚度值与HAMD因子分核心抑郁症状呈正相关(右侧舌回:r=0.368,P=0.010;左侧背内侧前额叶:r=0.360,P=0.012);未用药SZ患者在左侧背内侧前额叶的皮层厚度值与HAMD总分呈正相关(r=0.322,P=0.025)。未用药SZ患者在右侧颞上回皮层表面积值与右侧初级视觉皮层及其联合皮层的2d Re Ho值呈负相关(r=-0.406,P=0.005);与右侧初级躯体感觉运动皮层及其联合皮层呈负相关(r=-0.276,P=0.034);与左侧初级视觉皮层及其联合皮层的2d Re Ho值呈负相关(r=-0.355,P=0.014)。FDR校正后,未用药SZ患者在右侧颞上回皮层表面积值与右侧初级视觉皮层及其联合皮层的2d Re Ho值呈负相关(r=-0.406,Pcorrected=0.037)。结论:1.未用药SZ患者存在包括经典情感脑区和初级视觉皮层的局限性皮层厚度增加;以及初级听觉皮层的局限性皮层表面积异常减少,表明未用药SZ患者存在局限性的大脑皮层结构性改变。而这些异常可能参与SZ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是SZ的一种神经生物学改变。在未用药SZ患者脑皮层出现大脑结构性异常,进而影响相应脑区的功能活动,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实验结果不仅为进一步探索SZ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新的影像学数据,为临床诊断提供了SZ患者的影像学改变作为辅助参考,同时也为今后的SZ患者抑郁症状治疗寻找靶点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2.未用药SZ患者的的2d Re Ho值在初级皮层及其联合皮层广泛减低,表明相关的脑皮层局部神经元活动同步性下降,短距离功能连接下降,功能分离下降而整合增加,信息加工复杂性升高。实验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SZ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新的影像学证据,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SZ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确切的影像学依据及理论支持。3.未用药SZ患者右侧初级听觉皮层和视觉、躯体感觉皮层的相关,提示未用药SZ患者存在异常解剖-功能关系。本研究使用的基于皮层表面的多模态成像方法为理解SZ病理生理学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背景: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一种由于膈肌缺损,导致腹腔内容物突出进入胸腔,干扰肺脏正常发育的疾病。新生儿CDH的发生率范围在0.8-5/10,000之间,并且随种群而异。近几十年来,由于产前诊断、孕期监测和内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规范,CDH患儿的生存率有增加的趋势;然而,多种因素,如肺发育不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等都会
目的: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且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患者的80-85%,死亡率极高。晚期多发转移的NSCLC很难治愈,5年生存率仅为1-2%。转移是NSCLC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脑、肝脏、脊椎以及肾上腺等。如何控制晚期NSCLC的转移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可逆性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AHR)和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在病理上的表现包括杯状细胞和分泌型腺体的数量增加,气道上皮的损伤,上皮下纤维化的形成,气道平滑肌的增加伴有血管的增加。尽管医学和科学有了显着的进步,但哮喘仍然持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常规药物对轻度至中度哮喘患者有效,但对重度哮喘患者则疗效甚微。近年来研究表明,外泌体在包括哮喘在內
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准确诊断并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意义。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被认为是活体分析颅内动脉管壁的可靠检查方法。我们假设通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可以精准评估症状性大脑中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期间斑块变化特点,并对阿托伐他汀药物疗效评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然而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不
目的:在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下,肿瘤的代谢网络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驱动下进行重编程。不同驱动基因、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的代谢表型具有极大的异质性。KRAS突变型肺腺癌具有谷氨酰胺依赖性,利用谷氨酰胺对三羧酸循环进行回补、维持氧化还原稳态并为大分子物质的合成提供底物。谷氨酰胺酶1(kidney-type glutaminase,GLS1)是谷氨酰胺代谢的关键酶,GLS1的抑制剂CB839在多种肿瘤中具有抗
前言:胃癌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2021年发表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已超过100万,居所有癌种第五位;每年胃癌死亡病例约76万,列在所有癌种第四位。进展期胃癌病人预后差的主要原因是局部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也是胃癌远处转移的重要初始步骤。淋巴结转移是胃癌中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可以
目的:左心室(LV)重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部分研究旨在应用心脏磁共振(CMR)成像方法评估循环mi R-1与梗死后6个月左心室重构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旨在建立和验证基于平扫T1mapping的放射组学列线图,以预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目的:目前,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但是,由于死亡率和出生率的急剧下降,中国正在迅速转变为老龄化国家。据预测,从2010年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从1.11亿(占总人口的8.2%)增加到4亿(占总人口的26.9%)。这种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标志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预期寿命的增加和老龄化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许多健康挑战。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
目的:内耳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正常内耳中,内淋巴液保持恒定的体积和钠、钾、氯化物和其他电解质的特定浓度,内耳细胞在稳定的内淋巴液中发挥作用。遗传因素、内耳缺血、病毒、免疫反应和内分泌障碍等,引起内淋巴生成过多或内淋巴吸收障碍,影响内淋巴循环,导致膜迷路积水,损伤了内耳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膜迷路积水产生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
研究背景及目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作为20世纪最令世人瞩目的医学成就之一,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接受肾移植手术的病人均不可避免的于术后终身服用免疫抑制治疗,目前临床上最经典的免疫抑制方案是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基础的二联或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现有的免疫抑制方案取得了非常卓越的短期疗效,但因其作用靶点的广泛性,其远期疗效一直无法令人满意。于是,专门针对免疫系统细胞的共刺激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