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fjixi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铅球运动是一个古老的田径项目。早在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铅球比赛项目,当时只是把男子铅球列为比赛项目。随着铅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也有了女子铅球比赛项目。到了1948年,第14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了正式的女子铅球比赛项目。女子铅球运动经历了近100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目前,女子铅球世界纪录已经达到了20.63m。女子铅球项目是我国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曾经先后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女子铅球运动员,例如,李梅素、黄志红、李梅菊、隋新梅、丛玉珍等,她们多次在世界田径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虽然,在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水平曾出现过滑坡的现象。但是,经过近10年的努力,又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女子铅球运动员,例如巩立姣、李玲、刘相蓉等。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有着雄厚的发展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学的训练,离不开运动员拥有充沛的体能和优良的技能。因此,对铅球投掷技术的深刻理解与娴熟掌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图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2届全运会田径决赛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解析研究,深入探讨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各技术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进一步明确铅球项目的本质规律。为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从而提高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技术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使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结果表明;(1)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是铅球环节中的关键技术,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它是滑步与过渡转化技术的延续和最后铅球出手的准备,对铅球的最终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2)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准备加速阶段,摆动腿制动比较有力,支撑腿能够主动蹬伸并积极内转,从而带动右髋迅速向投掷方向转动,形成了一个合理的身体姿势和用力顺序,保证了“人-球”系统的连贯性和顺畅性,技术动作基本合理。(3)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的投掷臂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这为最后的爆发用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便于铅球的快速出手,投出较好的成绩。(4)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加速准备阶段左膝关节角度比较小,没有形成理想的制动效果,从而也就没有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左侧支撑,不利于铅球获得更大的加速度。(5)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铅球运行的距离短,不利于铅球速度的叠加和动量的传递,也不利于铅球的最后加速运动。(6)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的出手差与世界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相比明显偏小。(7)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铅球运动速度变化是以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速度曲线的变化而变化的。(8)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在铅球最后出手瞬间的运动技术指标参数表现得均比较合理,某些技术指标没有能够达到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指标水平,是由于受到运动员自身条件所限制而造成的。(9)合理有效的铅球最后用力技术应该是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素质能力,以更能体现出运动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突出“个体化”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
其他文献
“课堂评价”是每名教师非常熟悉但又陌生的概念。说它熟悉,是因为教师几乎每堂课都在运用;说它陌生,是因为每天都在操行,却对课堂评价的理念解读不够深刻,教师的课堂评价行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的趋势和模式做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为: 1. 市
世界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并将继续影响和改变世界各行各业.同样,专业音响也朝着数字化和网络化这一方向发展.rnKlotz Digital是一家高技术公司,致力于发展高速数
广汽传祺GE3广汽传祺是参加本届北美车展的唯一一个中国品牌。在北美车展上,广汽传祺正式发布了旗下全新纯电动小型SUV——传祺GE3,新车是基于广汽传祺新能源平台打造的首款
期刊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也要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
体感游戏的诞生使得传统体育运动训练方式与现代电子游戏模式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平台下实现了完美的结合,相较于传统的电子游戏,电子运动模拟游戏技术之所以能成为全球范
评价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支点”,评价是态度的体现,也隐含着对教育的期待,它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教育的走向。教育评价自产生以来,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评价的方法、对象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伴随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重大课题,既是一个迫切性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前沿性的理论课题.该文基于探索、总结和应用的目的,以图通过深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