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冶炼过程分析及其铁水硅含量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safe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炉炉温是衡量高炉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常指高炉内铁水及渣铁的温度,其高低直接影响高炉冶炼过程是否稳定顺行及生产铁水是否优质。由于高炉生产过程中处于封闭状态,其炉内的温度不能直接检测,而出铁过程中,铁水温度下降,测量的铁水温度无法充分表征高炉内部炉缸的热状态。相反,铁水中硅含量不存在信息丢失问题,并且硅含量也是铁水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学者则通常把硅含量作为炉内的化学温度以及监测高炉炉温状态的指标。本课题以铁水硅含量为研究对象,以柳州钢铁2号高炉为背景,基于机理分析铁水硅含量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基于数据挑选硅含量影响因素并建立硅含量预测模型,并对高炉运行的特性做了详细分析,使该模型更符合高炉生产实际运行状况。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融合机理分析、数据相关性分析选择铁水硅含量模型的输入变量。通过高炉铁水中硅的来源以及高炉内部含硅物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等机理分析,确定影响铁水中硅含量的因素,作为模型的备选输入。再经过数学分析,从备选输入中挑选相关性较大的作为输入变量,并确定各输入变量对硅含量影响的滞后时间。(2)考虑高炉铁水硅含量检测时间的不确定性,提出改进不等时距灰色模型(IUGM(1,1))拟合整点时刻硅含量值。该算法将不等时距灰色模型加入扰动因子,并利用拟合时刻的前后数据计算该点硅含量值,进而完成了输入输出时间配准,为后续硅含量建模准备了可用的输出数据。(3)考虑高炉炉况生产运行时存在的波动特性,提出应用聚类算法对样本作分簇处理。聚类算法将炉况相似的样本聚为一类,进而利用每个子集中的样本进行硅含量建模。在引入模糊C均值的同时,首次提出通过设置模糊隶属度的阈值,剔除小于隶属度阈值的样本。该方法使得每个簇中,样本之间更加紧凑,即炉况更加类似。通过聚类以及样本剔除,提高了建模速度以及建模精度。(4)利用处理的输入输出数据,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算法建立铁水硅含量预测模型。支持向量回归可以有效地避免过拟合,比其他智能算法更适用于工业复杂系统建模。最后,采用MATLAB编写代码,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合理的轧制规程能够提高板形质量,减小对轧机磨损,提高轧机使用寿命。恰当的冷连轧APC系统PID参数可提高轧机控制精度和生产效率。本文以某厂1250mm五机架冷连轧机为研究对象
目前以电动汽车为主的动力领域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迅速增加,要求电池组合使用以输出高功率和高容量。而组合后的每只单体电池之间存在的初始性能差异,这种差异在使用中会逐渐增大,最终导致电池组过早失效,造成材料浪费,因此,在电池组合之前通过检测技术来分选提高参与配组的单体电池初始性能的一致性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的检测技术一般针对电池的外部特征,将多个特征测量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来保证电池综合性能的一致,实际检测
高炉炼铁作为钢铁工业的上游工序,是钢铁工业CO2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所以高炉炼铁是钢铁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潜力所在。本文针对高炉生产配料过程展开研究,建立了以
随着运营速度达到了350km/h的郑西、武广铁路开通运行,中国铁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列控也进入了CTCS-3级基于通信的列控时代。RBC是CTCS-3级列控的核心设备,由RBC通过接收列车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6-RUS并联机构的激光测量台,此机构作为激光测量台具有行程大、精度高、运动惯性小等优点,完全满足高精度激光测量所需。阐述激光测量台的结构特点,对该机构
多AUV协同任务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多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主要研究在满足各类约束条件下,合理的将任务分配给有能力的AUV。在任务分配之后,规划每艘AUV在未知环境下执行任务时的
视觉是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关于视觉信息的研究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自从计算机发明以后,人们就梦想着有一天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但是
能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而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提高运行效率、最大程度利用风能已经成为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热点。面对更多采用双馈型异步发电机(DFIG)的风力发电系统,对其控制策略的研究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动态运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矢量控制以其优良的动静态性能、高品质的精度控制、成熟的工业应用成
近年来,视觉辅助导航已成为智能车辆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道路检测是视觉辅助导航中的关键技术,道路图像的检测结果会受到噪声质量及成像质量的严重影响。本文以道路
轧机的扭转振动是造成传动设备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它轻则影响轧件的表面质量,缩短传动部件的疲劳寿命,重则威胁整个传动系统的安全生产,甚至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