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抑郁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心境低落,同时伴有认知、行为的改变,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性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庞大的抑郁症患者群体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经过专业的抗抑郁治疗后,能够达到临床缓解甚至痊愈,但其中也有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于抗抑郁药物治疗不敏感,被称为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变化是普遍存在的、贯穿疾病前后的、且不能随着治疗而完全恢复的独立症状领域,且这种特征在TRD患者身上更明显。不少学者们尝试通过抑郁症患者的基线认知功能表现预测抗抑郁治疗的疗效。电抽搐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作为最有效的抗抑郁手段,这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另外也有研究者利用抗抑郁治疗的早期改善来预测治疗的结局,结论尚不一致,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二部分电抽搐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对入组的TRD患者进行8次标准ECT疗程,用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病例特征,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s,HAMD-17)和 14 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对患者基线状态和第2次、第4次、第6次、第8次ECT后进行评分,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第一部分(Scale Suicide Ideation-I,SSI-I)对患者基线状态和完成整个疗程后进行评分。为了分析不同治疗结局分组之间的社会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异,对分类变量进行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连续性变量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如服从正态分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不服从正态分布,则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以此找出影响疗效的因素。用线性混合模型来分析不同疗效组的量表评分随时间变化是否有差异。研究结果:总共48例患者在完成ECT疗程后达到应答的有40例(83.3%),达到缓解的有31例(64.6%)。应答者和非应答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而缓解者和未缓解者间的基线SSI-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2),缓解者更可能为基线SSI-I评分更低者。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HAMD-17评分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33.5,P<0.001),均在治疗完成后显著下降,但应答组在治疗早期和治疗后期HAMD-17评分均有下降,而无应答组在治疗后期HAMD-17评分无明显下降。应答组和无应答组HAMA-14、SSI-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本研究共有65例接受了 ECT的TRD患者,最终由于治疗引起副作用而退组有5例(7.7%),其他的60例(92.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轻微头晕、头痛、肌肉酸痛、恶心等反应均在适当的术后休息后自行缓解。结论:(1)对于TRD患者,ECT有较高的有效率、起效速度和安全性;(2)低自杀意念的TRD患者更可能经过ECT后达到缓解;第三部分电抽搐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早期临床改善预测治疗结局研究方法: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疗效结局分组之间的第2次、第4次ECT后HAMD-17减分率有无差异性,以有显著差异者来预测患者的治疗结局,通过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评价其预测效果,利用敏感度和特异性计算出最大约登指数(Youden Index)与其所对应的HAMD-17减分率为分界点,分为有早期改善和无早期改善两个亚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亚组的治疗起效时间,以对数秩检验(Log-rank)评价生存分析。研究结果:第4次ECT后的HAMD-17减分率在应答者和非应答者间的存在显著差异(P=0.002),在缓解者和未缓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2);用第4次ECT后的HAMD-17减分率来预测治疗应答的AUC最高,达到79.8%。利用敏感度和特异性计算出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00,其相对应的HAMD-17减分率为34.8%,敏感度87.5%,特异性62.5%,以此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有早期改善(19例)和无早期改善(29例)两个亚组。通过生存分析发现有早期改善组达到应答的平均时间为6.1天(95%CI:4.8-7.4),无早期改善组达到应答的平均时间为11.8天(95%CI:7.7-15.9),对数秩检验(Log-rank)P=0.001(χ2=12.0,df=1),即两分组达到应答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发现两分组的HAMD-17评分均经治疗后明显下降,有早期改善组与无早期改善组相比,发现后者在第2次ECT后到最后,HAMD-17评分无明显下降,而前者则相反。结论:TRD患者接受ECT后,有早期改善者与无早期改善者相比,有更高可能在治疗结束时达到治疗应答,达到应答需要的时间更短,且无早期改善组的患者在后续治疗中症状改善并不明显。第四部分难治性抑郁的基线认知功能表现预测ECT疗效方法:用 MATRICS 共识认知成套测试(MAR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对入组的TRD患者的言语学习、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处理加工速度进行评分,以存在显著差异的认知领域来预测患者的治疗结局,通过AUC来评价其预测效果,以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认知评分为分界点,分成两大高分和低分亚组,用logistic回归评估认知评分分组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治疗前后的MCCB评分如果服从正态分布,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其差异,如不服从正态分布,则进行配对Wilcoxon 检验。结果:言语学习在缓解者和未缓解者间有显著差异(p=0.033),缓解者更可能是言语学习得分更低者。以患者基线的言语学习得分来预测患者ECT后能否达到缓解,AUC为68.9%(95%CI:54.9%-82.9%),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值(0.389)所对应的基线言语学习分数(41.5)为分界点,分为高分亚组和低分亚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经过ECT干预后达到缓解的更可能是基线言语学习分数更低者(OR=3.91,P=0.047,95%CI:1.02-14.96)。患者接受 ECT 后言语学习、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均未见明显改变,处理加工速度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03)。结论:言语学习评分更低的TRD患者,更可能在ECT后达到缓解;TRD患者在接受ECT后,其言语学习、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均未见明显改变,且其处理加工速度较前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