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空间的隐喻会表达某种情绪,例如圣经中“上”天堂代表对人品的赞美、“下”地狱代表诅咒;中国成语中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形客人高兴总是用“情绪高涨”,而形容人沮丧则用“情绪低落”之类的形容词等等。Meier(2004)等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情绪词所在的空间位置会影响人们对情绪词极性的辨别速度,通常是对出现在视野上方的正性刺激辨别得更快,而对出现在视野下方的负性刺激辨别得更快。本文的目的是验证和拓展情绪信息与空间注意定向的相互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其机制——内隐联结。全文实验共包括三个部分,五个实验。第一部分,以情绪词和面孔表情为材料,验证了情绪信息与空间注意定向的联结(实验一、实验二),第二部分,考察了它们的双向影响模式(实验三、实验四),第三部分,发现通过情绪——空间编码启动这种短期训练方式,可以改变原有的联结(实验五)。
实验一:按实验材料分为两部分,分别在不同空间方位(注视点上方/下方)呈现直接情绪词(高兴、快乐、喜悦、愉快/气愤、生气、愤怒、不满)和情绪面孔(高兴和愤怒表情),被试做情绪辨别任务,结果发现:被试对出现在上方空间的正性词(面孔),比对出现在下方空间的正性词(面孔)反应要快;而对出现在下方空间的负性词(面孔),比对出现在上方空间的负性词(面孔)反应要快。这说明:情绪信息与空间注意定向之间存在联结,具体表现在——正性情绪与上方空间相联结,负性情绪与下方空间相联结(可以称之为情绪与空间的一致性效应)。
实验二:按实验材料分为两部分,分别在中央靶子——间接情绪词(如真诚、振作/胆怯、迟钝等正、负性情绪词各32个)和情绪面孔(材料同实验一)出现之前,在上方或下方空间出现外周线索,被试做情绪辨别任务。结果发现:尽管情绪词(面孔)都在视野中央呈现,但相对于线索来说,在下方呈现的正性词(面孔)反应时,比在上方呈现的正性词(面孔)反应时长,因为前者注意向下转移,形成“下”的空间编码,而后者注意向上转移,形成“上”的空间编码;相反,相对于线索来说,在下方呈现的负性词(面孔)反应时,比在上方呈现的负性词(面孔)反应时短。这说明:当注意转移产生的空间编码与情绪信息所激活的空间编码一致时,对情绪的辨别快,反之则慢。对比实验一及前人的实验,实验二考察了内隐注意转移对情绪辨别的影响。
实验三、实验四:按实验材料分为两部分,利用启动范式,分别考察了正、负间接情绪词/情绪面孔(材料同实验二)与空间编码(视野中央呈现的向上和向下箭头)的双向启动效应。实验三中,被试首先对中央呈现的箭头口头报告朝向(向上或向下),再按键判断在相同位置出现的情绪词(面孔)极性,结果发现对向上箭头后出现的正性词(面孔)比对向下箭头后出现的正性词(面孔)反应时短,对向上箭头后出现的负性词(面孔)比对向下箭头后出现的负性词(面孔)反应时长。实验四中,被试在对中央出现的情绪启动词(面孔),做完口头报告极性任务后,再按键判断在相同位置出现的箭头朝向(向上或向下),结果发现对正性词(面孔)后出现的向上箭头,比对负性词(面孔)后出现的向上箭头反应时短,对负性词(面孔)后出现的向下箭头,比对正性词(面孔)后出现的向下箭头反应时短。对比前两个实验,实验三、四拓展了内源注意下情绪信息与空间的联结效应,首次发现二者的联系是双向的。
实验五:依次分为前测、训练、后测三个阶段。按训练阶段使用的不同材料分为两部分。前、后测方法同实验一,材料同实验三、四。训练阶段分为直接情绪词和情绪面孔两种材料(组间),利用实验四中情绪信息对空间编码的启动方法,但在正性启动词(高兴面孔)出现后,出现的均为向下箭头,负性启动词(生气面孔)出现后,出现的均为向上箭头。通过对前后测的比较,首次发现短期训练可以使原有的情绪空间联结方式得到反转,即:正性情绪与下方空间联结,负性情绪与上方空间联结。
结论:1、正性和负性情绪信息(包括情绪面孔和情绪词)分别与上、下空间定向存在联结;
2、注意转移形成的空间编码与情绪信息所联结的空间编码共同影响对情绪信息的辨别速度;
3、情绪信息与空间可以在抽象的概念层次(空间编码)上得以联结,并且二者的影响是双向的;
4、通过训练,情绪信息与空间的联结方式可以反转,使得正性和负性情绪信息(包括情绪面孔和情绪词)分别与下、上空间定向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