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换星移下的执着坚守——鲁迅、刘以鬯“故事新编”小说比较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cqjy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对“故事”进行重写已成为一种传统。在不同种类的新编故事中,将带有明显的、标志性的思想、情感倾向性的“故事”,诸如古代典籍、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进行重新阐释,更是许多作家的心头所好,鲁迅和刘以鬯都是个中好手。由于两者所处时代与空间不同,若将“故事新编”题材创作看成一种延续性的过程,他们的创作便成为这个过程中的两个“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个“点”的对比研究,考察“故事新编”题材在创作发展中的特点和趋势,以及之所以会有此种趋势背后的因素,从而总结出更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论文在前言中对“新编”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并将论文主体进行了简要阐释,随后就主体的四部分展开论述,并试图对其表现出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做出概括:  一、险恶都市中的故事新编——鲁、刘故事新编诞生的现实语境。鲁迅的《故事新编》表现的是他一贯的写作立场,即积极关注并参与社会现实,在对旧文化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试图构建新的文化,这与他所处的险恶政治环境密不可分。而生活于都市商业背景之下,其自身处境和思维方式乃至写作本身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在《故事新编》作品中表现为强烈的都市体验和“物”的群魔乱舞。与鲁迅所处的政治与商业的双重夹击不同,刘以鬯所处的香港社会是商业因素压倒一切,它要求作家创作必须紧随市场走向。刘以鬯深谙香港文学发展之道,且饱含保存和延续严肃文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于是依靠数十年的卖文生涯养育着自己严肃文学创作。他的“故事新编”就是这种险恶环境下严肃文学创作的硕果。  二、“到底意难平”——鲁、刘“故事新编”创作中的紧张感。鲁迅与刘以鬯的故事新编都并非意义单一的文本,他们的创作中都包含着矛盾心态,论文将其称为创作动机中存在的“紧张感”。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鲁迅的“紧张感”表现为一种改造社会的功利需求与表达寄托个人情感需求之间的矛盾,到刘以鬯这里则表现为“雅”与“俗”之间的斡旋调和。  三、“借古喻今”与“以旧赋新”——鲁、刘“故事新编”主体介入的不同策略。鲁迅、刘以鬯的“故事新编”小说均体现了强有力的主体介入,但重写的策略不尽相同。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文本的空间形式上:鲁迅采取的是借“前文本”古代神话、传说、经典文献中的人物、事迹来隐喻当下的现实情境的“借古喻今”之法,刘以鬯则采取将现代人的心理安放到古人身上,通过主题变奏、技法探寻等方式来将“故事”赋予新的生命。  四、“彷徨战士”与“睿智顽童”的新故事——鲁、刘“故事新编”中不同的人文情怀。由于强烈的“为人生、改造社会”的责任感和启蒙意图,鲁迅在《故事新编》中表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精英意识,同时他也在从民间文化当中寻找改革的出路,挣扎彷徨之余,一种悲剧感和宿命感油然而生。刘以鬯的“故事新编”小说体现出的是一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主义的精髓的“兼容并包”之感,一位睿智、从容、亲切而又顽皮的老作家跃然纸上。他赏玩着笔下的人物,用游戏的态度使艰辛的创作生活变得轻松。  从鲁迅、刘以鬯两者创作时的现实境遇、创作中的紧张感、主体介入的不同策略以及蕴含的不同情感体验、文化人格进行了探讨之后,我们可以得到类似于“主题史”似的研究结论。鲁迅的《故事新编》到刘以鬯的一系列“故事新编”类作品,体现的是中国作家从“兼济”到“独善”的历程。两者身处不同时空,具有迥异的文化人格、情感体验,但是共同拥有对文学的不变的赤诚和守望,以及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分析了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的调试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的调试系统,介绍了调试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对FPGA方式实现试验信号输出、虚回路校核技术、网络
作文能够很大程度地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也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教学效率相对比较低.但是,还是有一些方法
0 引言陕西宝鸡第二发电厂工程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 ,一期建设规模为 4× 3 0 0 MW国产发电机组 ,以4回 3 3 0 k V出线与电网相连 ,是西北电网调频、调峰的主力电厂之一
明清两代,涌现了一些回族作家进行散曲和戏曲的创作,据笔者目前所收集到的资料,其中回族戏曲作家3人、戏曲理论家1人、有作品存世的散曲家7人。然而目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而低段的语文课堂学习中听说读写尤为重要.低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往往只注重其中一方面或者两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兼顾不全,农村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西厢记》通过描写思想活动塑造莺莺的形象,一开始便是追求婚姻自主的莺莺与谨守闺范的莺莺作尖锐斗争,不过进行的节奏比较缓慢,到后来愈发展愈快,一直到追求婚姻自主的莺莺
受传统历史教学观的长期影响,导致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结合教学经历,深入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
目标检测作为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交通监控、图像领域的经典主题,在搜索、人机交互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它适用于静态图像(或动态视频)检测对人感兴趣的目标.传统目标检测
《红楼梦》是一部传世经典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其在艺术上的极大成就,吸引了一代代的学者醉心其中,潜心研究,并给予了各种不同的精彩解读。数百个人物形象被塑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