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x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看成是一种重要的稀缺性资源。一种制度对应一种效率。教育制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好的教育资源能够带来高的教育效率,差的教育制度会阻碍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就是当前我国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几经变迁,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但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起步晚,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上还存在诸多的不合理。因此,探讨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选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学术研究领域的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为我们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提供了独特的视野。论文以制度为核心,从制度变迁、制度结构等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全文由绪论和正文及结束语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缘起、问题、现状、目的与意义、思路与方法等作了简要的阐述,同时对本论文所涉及到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正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制度变迁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以及博弈理论和寻租等理论。同时对本研究中的组织或个体进行人性假设: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第二部分是回顾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的历史路径。首先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形成进行背景分析,然后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的历史路径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1978-1984)、启动和试点阶段(1985-1991)、全面展开和蓬勃发展阶段(1992-至今);并将各个阶段关于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律法规(正式制度)以及所实施的具体评估活动进行归纳,清楚地为我们展现一幅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的历史“画卷”。第三部分是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的体系结构进行分析。文中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动力机制、变迁方式以及路径依赖四个方面,分别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结构体系中的主体构成、动力机制、方式和路径依赖。第四部分是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的特征,包括变迁主体单一化倾向、变迁过程具有渐进性、变迁方式以强制性为主,间以诱致性变迁、增量革命与存量革命相结合。第五部分是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及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虽几经变迁,但从其变迁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力量过多介入,行政力量过大、制度供给明显滞后和不足,导致制度缺失、路径依赖束缚高教评估制度变迁。论文最后基于制度创新,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作以前瞻,提出创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建议思考,包括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新型的政校关系、培育良好的文化意识形态、创新主体、选择合理的路径以及建立有效的制度运行机制等,用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需要跟进研究的地方。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补血愈伤颗粒联合口服营养(ONS)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低蛋白血症(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评估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中医证候变化、不良反应等,研讨其机制及临床价值
水产动物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一环,人工育苗在传统上主要依赖于单胞藻、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等活饵(也使用少量豆浆、蛋黄等代用饲料)作为开口饵料。然而活饵产量受到自然资源
<正>北京教育学院2000年8月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并开展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实践研究"。该课题由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主任主持、北京教育学院梅汝
从我国卫生总费用各项指标看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差;卫生筹资公平性尚有很大改善空间;卫生费用流向不合
变文是唐代俗讲所用的底本或记录本,是在继承中国古代赋体、叙事歌谣基础上,吸收佛教文学的因素而产生的新文体,对其后的许多文学样式如诸宫调、弹词、鼓词、宝卷、戏曲、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拥有的财富迅速增加。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机制。【方法】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细胞膜渗透性测定,SDS-PAGE蛋白谱变化,4′,6-二脒基-2-苯基吲哚(
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主体之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高校教学档案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本文在分析总结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和现阶段在管理和利用
漢唐間江南稻作農業的發展過程,在東晉南朝是一個節點,其重要標誌是,江東地區"帶海傍湖"的"會土"(寧紹平原)出現了數十萬頃依賴農田水利保障的"膏腴上地",這是對東漢江東地區